诗文印象/西山文脉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名山和秀水本就是天地 间的造化,再碰上周而复始 的季节变化,很容易组合成 绚丽的画卷。西山春秋四时 之妙还在于,它既有好山必 有的特质外,还与皇城有着 若即若离的关系。元明以降 ,文人士大夫大多都有在北 京居住停留的经历,在他们 的京师印象中,西山必定会 是一个不能遗漏的胜景。春 天有着直观的美,出门春游 自能逢着花香鸟语;夏天是 果实的季节,消夏避暑固然 相宜,穿行山道也可能碰到 不错的美味;秋天让人追忆 ,尤其是对于曾经居留又离 开北京很久的雅士文人们来 说,秋思有着丰富的含义; 冬天能将大自然最严酷的一 面,通过雪景的恣意挥洒来 成全西山最极致的美。 春天更容易跟水联系在 一起,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 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传唱千古的《春江花月夜 》在起首四句连用两次“春 江”,几乎奠定了春天与江 水的天然同盟。在邈远的背 景中,人生感慨和宇宙意识 实现完美统一。 “春江水暖 鸭先知”是苏轼题画诗中的 名句,巧妙地将万物复苏和 生长的主题添加到已有的春 天与水对应的诗歌惯例中。 “春风又绿江南岸”虽然没有 明言水,但还是离不开水的 衬托。春意盎然似乎更贴近 于江南水乡,而对于有山少 水的北京来说,美好的春天 想象更多要依赖于西山。 (一)春… 元末诗人郭钰的《香山 道中》这样写道:“山深春 寂寞,花落自缤纷。涧水趋 桥去,冷冷清可闻。雨过新 苔滑,团兜疏林曛。冉冉一 僧归,踏开松下云。”起首 两句转换 借用王维《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