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海峡文艺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1.40
折扣购买: 自我与本我
ISBN: 9787555015529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一个犹太人家庭,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恋母情结”,“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等概念,被誉为二十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精神分析学始终坚持将性(爱)本能视为人类一切行为的主要动机,从上世纪以来就一直在学术界以及社会上颇具争议。因此,弗洛伊德一生毁誉参半,很难评判他在历**的地位。有人认为他是人类思想***杰出的人物之一,也有人将他视为“欺世盗名的江湖骗子”、“*****”。 2000年,英国BBC将弗洛伊德与爱因斯坦、笛卡尔、牛顿、达尔文、康德、马克思、黑格尔、马克斯韦尔、阿奎那评选为千年来的十大伟人。
**章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我们毫不犹豫地认为,心理活动 发生的过程*唯乐原则自动调节。也就是说,我们相信, 这些心理活动的过程必然是由一种不愉快的紧张所引起的 ,而且这个过程沿着这样的方向发展,其*终结果会与那 种紧张的减缓一致,也就是说,避免不愉快或者产生愉快 。为了在思考我们研究的主题——心理过程时把上述过程 也考虑在内,我们正在把“经济学的”观点加入到我们的 研究工作中。如果在描述心理过程时,我们试图估计除了 “地形的”和“动力学的”因素之外的“经济学的”因素 ,那我认为,我们大概能得到当今对这个过程*为完整的 描述,而且当得起以“心理玄学的”这一术语来区分开来 。 在这点与唯乐原则的假说的联系上,要问我们在多大 程度上接近和采纳了任何特殊的、历**存在的哲学体系 ,那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已经通过试图描述和解释我们研 究领域的*常观察获得了这些思辨性的假设。优先和原创 性并不是精神分析工作的目标,而且作为唯乐原则的假设 之基础的那些印象是如此深刻以至于我们无法去忽视。另 一方面,对于任何可以使我们了解如此强烈地影响着我们 的愉快和不愉快情感的意义的哲学或心理学理论,我们都 愿意表达谢意。但是,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为我们的目 的找到任何东西(来支撑)。这是心理学中*模糊、*令 人费解的区域,既然我们无法避免接触到它,那么,对我 们来说,*不死板的假说似乎会是*好的。我们已经决定 将愉快和不愉快与一定量的存在于心理中但不*任何方式 “约束”的兴奋联系起来,联系的方式是这样的:不愉快 与兴奋的量的增加相一致,而愉快则是与兴奋的量的减少 相一致。我们进行这种联系并不是暗示愉快和不愉快情感 的程度与兴奋的量的相应变化之间的简单关系,因为就我 们所*的生理心理学教育来说,我们不建议任何正比例关 系:决定情感的因素可能是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兴奋的量增 加或减少的数量。在这里,实验可能会发挥作用,但是只 要没有十分确切的观察来指导,那么不建议分析家*深入 地研究这个问题。 然而,当我们发现具有深刻洞察力的研究者费希纳在 愉快和不愉快这个主题上所持的观点几乎与我们被精神分 析所强加的观点**一致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了。费希 纳的论述可以在一本小的著述中找到,即《对有机组织产 生和发展的几点想法》。他说:“至于意识冲动一直与愉 快和不愉快看着一些联系,愉快和不愉快也可被认为与稳 定和不稳定状态有着一种生理心理学上的联系。这为我计 划在其他方面做*为详细的研究的假说提供了基础。按照 这个假说,每一种产生于意识阈以上的心理物理运动,当 它超过了某一限度并接近**的稳定时,就产生愉快;当 它超过某一限度并背离**的稳定时,就产生不愉快;然 而在我们描述为愉快和不愉快的质的阈的两种限度之间, 有着某种审美冷漠的地带……” 那些让我们相信唯乐原则支配心理生活的事实同样也 可以用这样的假说来解释:心理器官努力使其自身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