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史(共3册)

西方绘画史(共3册)
作者: (日)远山公一//高桥裕子//三浦笃|译者:范宏涛//金静和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132.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西方绘画史(共3册)
ISBN: 9787508677057

作者简介

高阶秀尔,日本西方美术史论名家,1932年生于东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曾留学巴黎大学附属美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日本和西方美术研究,致力于为日本民众普及艺术知识。曾任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馆长,现任大原美术馆馆长。2000年因在国民艺术普及上的卓越贡献获得日本政府颁发的紫绶褒章,2012年获得日本天皇亲自颁发的文化最高奖——日本文化勋章,以表彰他对于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出版有《日本近代的美意识》《西欧艺术的精神》《看名画的眼睛》等著作和译作近百部。 远山公一,1959年生于东京,美术史专家,庆应义塾大学教授。从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毕业后,在东京大学完成了美学兼美术史的硕士课程。其著作主要有《文艺复兴美术馆》《祭坛画的解体学:从萨塞塔到丁托列托》(《文艺复兴的名画101》等。 高桥裕子,1949年生于东京,美术史学家,学习院大学教授。其著作主要有《世纪末的红发联盟—作为象征的头发》《英国美术》(获得三得利学艺奖)、《西洋美术的用语介绍》等。 三浦笃,1957年生于岛根县,美术史家,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著有《凝视的方法》《近代艺术家的表象》(获得了2007年三得利学艺奖)、《隐藏在名画中的双重之谜》等。 范宏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博士。译作有《东方朔与猛犸象》《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丝绸之路》等。 金静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曾在爱知县知学泉大学交流学习,翻译有《与黑夜嬉戏的孩子们》(上、下)《一首小夜曲》。

内容简介

01 结婚画 圣母的婚礼 一般来说,男女肖像所涉及的都是世俗之事,然而婚礼却是教会制定的七大圣礼(洗礼、坚信礼、圣餐礼、圣秩礼、告解礼、膏油礼、婚礼)之一,而且西方结婚画基本上都以传统文化中圣母玛利亚结婚为主题的《圣母的婚礼》为蓝本。 这幅画是位于意大利中部小城卡斯泰洛的圣方济各圣堂的祭坛画,由拉斐尔创作。画面以集中式(16边形)的大教堂为背景,看起来气势雄伟。祭司站在中间,圣约瑟正将戒指戴到玛利亚手上。据说在圣约瑟之前,向美貌的玛利亚求婚者手持枝条接二连三来到祭坛前,但手中枝条白花怒放的圣约瑟最终独获芳心。落选的年轻人拿着枝条退到圣约瑟背后,这其中甚至还有人因万念俱灰而折断了枝条。 玛利亚背后是一群和她一起在神殿长大的少女。关于圣约瑟和玛利亚结婚的情景只见诸《新约全书》外典的《福音书》,而正典并未记载。即使如此,拉斐尔这幅画作中的圣约瑟和玛利亚都显得比较成熟,这和《福音书》上所说14岁的玛利亚初配年长一些的圣约瑟的记录也不尽相同。 拉斐尔运用远近法巧妙构思而成的这幅图景,和他的老师佩鲁吉诺稍早前为意大利佩鲁贾大圣堂而创作的祭坛画属于同一主题。当时,佩鲁贾大圣堂打算将传说中圣约瑟送给玛利亚的圣物戒指供奉起来,于是特意请了当时声名显赫的大画家佩鲁吉诺来创作一幅纪念该活动的祭坛画。 当我们对两幅画作进行比较时,就会发现它们是何等的相似。在拉斐尔的画中,大教堂坐落在正前方,用远近法构筑的广场上,圣约瑟和玛利亚正在履行婚约。这样的画面和佩鲁吉诺的作品几乎相差无几。今天看来,就是怀疑他有剽窃之嫌似乎也并不为过。不过认真对比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拉斐尔笔下前景人物和背景建筑之间的平衡,中间的祭司身体微倾以及每个人聚拢在一起的表现都显得十分自然,而佩鲁吉诺的构图却多少会给人以僵硬感。 由此可见,拉斐尔此举很可能是想证明虽然他曾师从佩鲁吉诺,但自己绝对可以做得更好。《圣母的婚礼》中1504年的纪年和“乌尔比诺的拉斐尔”的署名就透露出了画家的自负。 当时,拉斐尔21岁。就在那一年,他携带意大利乌尔比诺(拉斐尔故乡)领主之妃乔瓦娜?德拉罗维莱的推荐信来到了佛罗伦萨。那年春天,达?芬奇从米兰返回,夏天时米开朗琪罗也从罗马归来,两人在维奇奥宫分别创作了名为《安吉亚里之战》和《卡什纳之战》(两幅作品都未完成创作,后来消失)的壁画,从此大放异彩。与之同时,年轻的拉斐尔也开始崭露头角。 高价的赠品 从14世纪末开始,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地区就开始制作多边形或圆形喜盆,专门用于给待产孕妇盛装滋补食物。 其中,有个喜盆中就绘有马萨乔之兄斯凯贾(Lo Scheggia,1406—1486)创作的《荣誉的胜利》。这个盆以诗人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1304—1374)诗中凯旋的图像为基础,还包含徽章。其中,美第奇家的家徽在左,佛罗伦萨另一个显赫家族托尔纳博尼家族在右。此外,鸵鸟羽毛和钻戒之间的丝带上写着“永恒”字样,看起来十分显眼,其实这是美第奇的私章。 美第奇家的第二代掌门人皮耶罗?迪科西莫?德美第奇(Pierodi Cosimo de Medici,1416—1469)和妻子卢克雷齐娅(LucreziaTornabuoni,1427—1482)结婚后,两人在1449年收获了爱情的结晶——被称为“豪华王”的洛伦佐,所以这种图样的喜盆实际上展示了对公子诞生的庆祝之意。洛伦佐出生于15世纪,是美第奇家族第三代长子,因此他自出生就肩负着家族的重托。也就是说,他的生命注定要为家族荣誉而奋斗。 15世纪到16世纪时期,以这种圆形或多边形喜盆为材料,比普通圆形画尺寸更大一些的绘画在佛罗伦萨应运而生。比如,弗拉?菲利波?利比的《圣母子和圣安娜传》就是其中之一。 画面中央的圣母子右后方是圣母玛利亚诞生的场景,而左后方则是玛利亚的父母约阿希姆与安娜“金门相会”的故事。因为画面里有佛罗伦萨豪门马特利家的家徽,因此很可能是他们家有人结婚时所作。 米开朗琪罗也曾为佛罗伦萨市内经营毛织品的阿尼奥罗?多尼(Agnolo Doni)创作过结婚纪念画(大圆画)。这幅被称为《多尼大圆画》的作品是当时米开朗琪罗唯一的木板画。画面从背景部分的裸体人物所处的原始时代开始,然后以《圣经?旧约》中属于古代以色列王大卫一族的耶稣之父圣约瑟为中介,再到救世主小耶稣和玛利亚。也就是说,这幅画起自原始时期,终于《圣经?新约》时代。 在我看来,上述以基督教为主题的绘画应该源自家庭内部供奉的求神画。不过要是装饰房间用的话,具有鉴赏价值的装饰画才应该是他们的首选。而要通过高价找人创作或购买,结婚和生育的时候确实是一种良机。从某种意义上说,结婚和生育期间实际就成了买画、赠画的有利借口。 在拉斐尔众多知名的圣母子画中,耶稣和年幼的洗礼使徒同时手握小鸟的《金翅雀圣母》就是他为结婚不久的朋友洛伦佐?纳西(Lorenzo Nasi)所画。这件事被瓦萨里记录在他的大作《艺苑名人传》中。拉斐尔一反“大圆画”中将圣母作为画面中心的创作方法,而是以圣母头部为顶点,让图中三个人物整体上呈金字塔形,从而使画面散发着安定祥和之感。瓦萨里在《艺苑名人传》还提到,这幅画后来因纳西家的破落衰败而遭到厄运,最终残损严重。直至2008年,这幅饱经岁月沧桑的作品才得以修复,重新焕发出了昔日的光辉。 结婚的意义和目的 我们不难想象,在封建气息浓厚的时代,婚姻不但意味着男女双方的结合,更是君主、贵族以及富商大贾之间缔结政治联盟的一种方式。当时,女方一般都要准备嫁妆,然后在结婚期间作为一项仪式再将其交到男方手中。 装嫁妆的器物是一种叫作卡索奈(cassone)的柜子,这种柜子在意大利中东部的托斯卡纳地区十分普遍。柜子内外都有装饰画,其主题多和结婚相关,而且这类主题也最受欢迎,但偶尔以神话或者世俗文学为画作主题时,也会出现裸体画面。 基督教最为盛行的时候,以古代神话为主题的创作主要限制在这种箱子的装饰画内。结婚的首要目的是传宗接代,即所谓生殖第一,因此以早生贵子来延续家族的繁荣就成了双方家庭的最大愿望,那么为祝愿新婚夫妇生育而在柜子中附带裸画就在情理之中了。 提香的杰作《乌尔比诺的维纳斯》的右后侧背景处就有一个卡索奈柜,一名女佣正在翻弄它,似乎在寻找什么。画面前方,横躺着的裸女胳膊撑在靠枕上,手里拿着红蔷薇,神态显得怡然自得。这幅画继承了象征“快乐”和“坚贞挚爱”的传统。此外,图画后方还有一盆桃金娘盆栽,也属于爱情的象征,而裸女脚边安眠的小狗更暗含着夫妻关系的忠贞不渝。由此可见,这幅画意在彰显“爱”的主题。 根据乌尔比诺的领主吉多贝尔多?德拉?罗沃里(GuidobaldoII della Rovere,1514—1574)和其代理人之间的往来书信判断,这幅画是提香于1538年为吉多贝尔多所画,因此通称为《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对于画中那名为维纳斯的女子,虽然外界多认为诲淫诲色,但画中之意除了赞颂肉体之爱外,更多是对夫妻间真爱的褒扬。也许在1534年,吉多贝尔多就以自己和当地贵族之女茱莉亚?达?瓦拉娜(Giulia daVarano)结婚为契机向提香求画。若果真如此,那它就属于一幅结婚纪念画。 爱的力量 提香的另一幅代表作《神圣与世俗之爱》很可能也是一幅结婚纪念画。穿衣的劳拉?巴格罗特(Laura Bagarotto)是一名现实中存在的女性,石棺正面徽章的主人尼古拉?阿瓦莱里奥就是她的新婚丈夫。一般认为,这幅画创作于他们结婚时期。画中的劳拉身着一袭白色婚礼裙,加上桃金娘花冠和配在腰间的带扣,俨然一副传统的新娘打扮。画面背景处的一对野兔,则预示着五谷丰登。 由此看来,左侧画面着衣的新娘劳拉是“世俗之爱”的象征,右侧画面的裸女维纳斯则是“神圣之爱”的代表,再加上中间的丘比特,那么整幅画都在烘托婚姻中爱的主题。此外,石棺上既有因被捕而受到惩罚的男子,又有象征着新生的清凉之水迸涌而出,这还得从下面的事情说起。 1507年,新郎阿瓦莱里奥当选为十人委员会(VenetianCouncil of Ten,负责威尼斯共和国安全保障工作)委员,成为威尼斯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在他和劳拉结婚之前却经历了一场悲剧:新娘的父亲、帕多瓦大学教授兼法律专家拜尔图乔?巴格罗特(Bertuccio Bagarotto,?—1511)因参与颠覆国家的阴谋而被十人委员会判处死刑。而新娘的前夫虽然是威尼斯近郊帕多瓦的贵族出身,但也卷入了这场事变当中,因而同样获刑入狱。也就是说,阿瓦莱里奥的新婚妻子本是自己履职的十人委员会宣布处以死刑的男子之妻,而对于准岳父的死刑通知也从自己手里发出。所以,这样的结合在外人看来是丑恶而可耻的。 可见,这对夫妇的婚姻中饱含着从对于死亡的记忆向新生的约定而改变的艰难。也正因为如此,作品才有必要表现这种婚姻的成立,其中最大的支撑便是“爱的力量”。雕刻着惩罚场面的石棺上水流一泻而出,隐喻对丑恶过去的清算,而引导新娘的维纳斯和趴在石棺上取水的丘比特都拥有爱的力量。他们的形象都意在表现新的结合和由死到生的转变。 02荷兰绘画的特殊性 话虽如此,17世纪的荷兰绘画在其他方面却有特殊之处。荷兰画家并未遵循以往“值得描绘的风景不同于身边的现实世界”这一常识,而是对本国的风景进行了热情的描绘,且描绘的还是那些以一般眼光来看毫无乐趣可言的平淡风景。为了解释他们这种对身旁风景的兴趣,有人曾主张这是因为荷兰人对自己国家十分具有自豪感。他们的国家不但是通过战争从西班牙赢来的,还是通过填海造田从海洋夺来的。填海造田活动如今还在继续进行,而与西班牙进行的独立战争是从16世纪末打到了17世纪。与此相关的另一个特殊之处就是荷兰的经济与文化几乎在建国的同时便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1581年,尼德兰北部各州向西班牙发表了独立宣言,与西班牙和仍处于西班牙支配之下的南部(佛兰德斯)进行了交战。1609年双方签订了《十二年休战协定》,荷兰获得了实际的独立。虽然独立得到公认是在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1648年,但在那之前荷兰的经济和美术便实现了独立发展。 荷兰采取了共和制,并处于新教改革派教会的支配之下。由于之前并没有新教共和国的先例,所以这也许应该算作荷兰最为特殊的地方。由于失去了宫廷和天主教会等旧时代最有力的赞助人,所以这种政体和宗教很容易产生对美术发展来说最致命的环境。独立战争的领袖奥兰治大公威廉(WillemI,1533—1584)与他的子孙虽然作为世袭的军事总司令官居住在宫殿中,但从美术资助人的角度来说影响力却很小。另外,由16世纪中期在瑞士活动的宗教改革者让?加尔文(Jean Calvin,1509—1564)发起的改革派教会出于严格的禁欲主义,不仅对教堂内部的美术加以否定,对一般的美术也报有否定态度。然而即便如此,17世纪的荷兰美术活动仍然得以发展,并兴起了新的题材和新的制作形态。之所以能做到这点,是因为出现了富有并爱好美术的市民,即中产阶级这一新的资助人。 市民团体的骄傲 在“市民的绘画”中,首先应该举出的当属市民自发警卫团的集体肖像画了。市民自发警卫团是中产阶级有志男性组成的团体。他们在独立战争中作为义勇军保卫城市,然而在17世纪,这个团体却更偏向社交俱乐部的性质。城市中还有大弓射手队和火绳枪射手队等多个自发警卫团,分别拥有不同的聚会场所,而集体肖像画便是用来装饰这些场所的作品。哈勒姆的画家弗兰斯?哈尔斯(Frans Hals,约1580—1666)便是一位有名的自发警卫团肖像画名家。 虽然早在16世纪前半叶便已出现描绘自发警卫团成员聚在宴会餐桌旁的集体肖像画,但哈尔斯之前的画家即便能够做到将每个人的容貌忠实描绘,也没能创作出整体效果出众的作品。然而,从《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们的宴会》这一作品能够看出,哈尔斯在将每个人的肖像都刻画得富有存在感的同时,还使画面凝聚成一幅从整体来看也极富魅力的作品。整幅画面的构图十分巧妙,颜色鲜艳的旗帜组成斜线,与黑衣人群形成对比,成了画面的重点。不仅如此,仿佛正在迎接迟到的伙伴的场景“布置”也为画面带来生气,产生了使画面统一的效果。此外,作为“迟到的伙伴”,观众仿佛马上就要走进画中的世界。哈尔斯那极富气势的笔触也增强了画面的临场感。 伦勃朗的《夜巡》也是一幅描绘市民自发警卫团的肖像画。《夜巡》是18世纪末才被他人另行赋予的通称。由于画中并没有出现火炬等人工照明,所以这幅画原本描绘的并不是夜晚的场景。有传闻说这幅画是曾为人气画家的伦勃朗没落的转折点,但这一传闻直到19世纪才出现。伦勃朗在1656年破产的确是事实,然而破产的原因却是住宅贷款和浪费的癖好。虽然如此,作为一幅集体肖像画,这幅画会让人不满也是理所当然,因为画面中针对不同人物的展示方法实在是差距太大。实际上有记录显示,当时团员们依照在画面中的出现方式支付了不同的费用,并且都对结果很满意。然而不容否定的是,作为一幅集体肖像画,这幅画无论是在“布置”上还是照明效果上都表现过头。目前我们所知的作为描绘对象的团员共有18人,其余都是为了增加戏剧效果而存在的“群众演员”。此外,由于当时并没有巡视市内的习惯,所以出巡这一设定也是伦勃朗的虚构。不仅如此,由于过分强调明暗对比,使人产生了这是一幅描绘夜景的作品的错觉。虽然从描绘群聚场景的画作来看,这幅作品拥有压倒性的戏剧魄力,然而画面中的个人给人留下的印象却很淡薄。 不过,如果考虑到自发警卫团集体肖像画的委托对伦勃朗来说是创作“历史画”的绝少机会,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他会把自身的创作欲排在了肖像画家的职责之前。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历史画最为受人重视,是挂在教会和宫殿等公共场所供大多数人观赏的画作。然而,17世纪的荷兰画家失去了创作这种光荣绘画的机会。即使大多数画家能够满足于为私人场所创作较为朴素的绘画,伦勃朗却不能。市民自发警卫团的会馆与市政厅水准相当,在当时的荷兰是为数极少的“能够装饰大型绘画的公共场合”,因此伦勃朗一定要好好利用这次机会。 哈尔斯和伦勃朗也很擅长创作个人肖像画。虽然在之前的时代,以及在其他地域也出现过市民的单独肖像、夫妻肖像和家族肖像等作品,但此项类别在17世纪的荷兰的确尤为兴盛。虽然在当时的荷兰已经开始兴起我们会在后面提到的买卖成品绘画的场所——美术市场,但如果想定制肖像画,追求优质作品的人还是会委托有名的画家来创作。而且如果委托人与那些画家关系亲密,画家还会更用心地进行描绘。伦勃朗的《杨?西克斯像》便是一个好例子。 西克斯继承了纺织品商的家业,也是一名发表过作品的诗人,同时还是一名美术品收集家。他还参与了市政工作,在晚年成为阿姆斯特丹的市长。在这幅肖像画中,西克斯披着斗篷,一边佩戴手套一边望向观众。在从私人世界前往公共世界的这一刻,他的脸上浮现出些许忧郁。通过这种日常场 景的设定,伦勃朗成功地暗示出旧式肖像画无法捕捉到的模特的复杂内心。他粗犷的笔触不仅正确捕捉到了服装和手套的质感,还创造出极富魅力的画面质感。在灰褐色中加入红色与金色的配色也尤为出众。伦勃朗还创作了许多取材于《圣经》的作品。即使是《圣经》题材的绘画,只要不是装饰在教堂,而是归个人所有,就不会有规定限制。较为初期的作品《参孙被刺瞎》取材于《旧约全书?士师记》第十六章,描绘了怪力英雄参孙因遭情人大利拉背叛而遭敌袭击,被刺瞎双眼的场景。从强调瞬间性的戏剧性表现和强烈的明暗对比,可以看出画家受到了卡拉瓦乔的间接影响。 在荷兰,与古代神话和古代历史故事相关的美术作品也并非完全没有。尤其是在17世纪50年代末期,阿姆斯特丹计划装饰新市政厅,为画家们提供了创作大型正统历史画的机会。伦勃朗也接受了此项委托,然而他这幅描绘荷兰古代历史故事的作品《克劳丢斯?西菲利斯的密谋》却没有受到当局的欢迎,虽然曾经一度被装饰在市政厅,却最终被退还给画家,也许是由于伦勃朗晚年的厚涂画法与当时追求光滑画面质感的风潮相悖的缘故。然而,若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幅作品无疑是伦勃朗的代表作之一。据说这幅画原本是一幅长宽皆为五米半的大幅画作,然而伦勃朗在把作品售卖给个人时却自行进行了裁剪,实在令人感到遗憾。 在17世纪的荷兰,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这些新的世俗性题材十分兴盛,然而创作这些题材的画家都是针对不同内容进行专门创作,只有伦勃朗将包括传统题材在内的全部领域囊括在创作范围之内。不仅如此,他从年轻时便在创作油画的同时还创作了蚀刻画和铜版雕刻等作品。在铜版画这个领域,他也涉足了全部题材,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宗教主题的作品,作品之一《三座十字架》便拥有不逊色于壁画的宏大构图。 经典西方绘画史入门,日本顶级美术史家倾力撰写的艺术通识课。日本文化最高奖文化勋章获得者、前国立西洋美术馆馆长高阶秀尔亲自审定、作序推荐! 一套书通览600年西方绘画史变迁, 从理想主义的文艺复兴、“飞翔状态”的巴洛克和洛可可,到丰富多样化的近现代西方绘画。全书400多幅全彩图片立体解读,从“谁在看画、为何看画、画中有谁”,深度解析画作细节和时代背景,让你理解西方绘画的发展脉络。 全新角度主题式解读经典名作,真正满足东方人的看名画和知识需求,打开美术通识之门:文艺复兴的“套路”透视法和明暗法是怎么来的?提香怎样利用已有建筑的拱形部分,巧妙地将二维平面绘画化为逼真的3D奇迹?伦勃朗如何用极富变化的光影和动感,直击观者的心灵?帮你拨开西方绘画的层层迷雾,从零开始看懂大师作品。 内页插图高清图片,全彩印刷,锁线装订,无障碍平展开阅读,完美呈现经典画作的细节,是值得珍藏和送礼的上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