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专利分析报告(第89册)——EDA

产业专利分析报告(第89册)——EDA
作者: 国家知识产权局学术委员会 组织编写
出版社: 知识产权
原售价: 108.00
折扣价: 73.50
折扣购买: 产业专利分析报告(第89册)——EDA
ISBN: 9787513086387

作者简介

国家知识产权局学术委员会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内设的专利审查业务学术研究机构,本年度8种分析报告的承办方为优选的各地专利代理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相关行业协会。每种报告的课题组约由20人组成,分别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制图、审核、统稿。

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三大EDA巨头成立之际,中国EDA产业也开始起步。1978年秋,“数字系统设计自动化”学术会议于桂林阳朔举行,有67个单位1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被誉为“中国EDA事业的开端”。 以桂林会议为起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陆续开发了国产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integrate circuit computer-aided design,ICCAD)一级系统和二级系统。然而,在国产EDA的起步时代,受制于巴黎统筹委员会的限制,中国无法买到芯片设计所需的最新EDA软件,国内的ICCAD工具研发停留在众多一级系统和二级系统。为了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状态,1986年前后,国家动员了全国17个单位200多名专家聚集于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开发属于自己的EDA。 1993年,中国第一个自研EDA面世。这套被命名为“熊猫系统”的国产EDA系统一经出世,便将中国与世界水平拉至只有5年的差距,而且国内单位踊跃使用,短时间内,“熊猫系统”被装至20家设计公司,完成近200个芯片品种。 由于价格仅为同类产品的1/10,美国芯片厂商也一度选择“熊猫系统”。不过,随着巴黎统筹委员会解散、禁运解除,海外EDA三巨头大举进入中国市场。 1992年,楷登宣布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另外两家海外EDA巨头企业新思和明导也相继进入中国,它们以技术成熟、免费赠送、多方合作等策略,快速收割市场份额。当时,中国的集成电路设计EDA市场就已经基本被这三家瓜分,它们在设计工具的不同领域各领风骚,国产软件“熊猫系统”只占有极小的一部分领地。另外,在中国开始积极融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化的背景和“造不如买”的策略下,国产EDA软件被冷落,陷入了长达十多年的沉寂。 直到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产品)重大专项计划,华大九天、芯愿景、概伦电子等第一批国产EDA企业相继成立并被重点扶持。但EDA是一个投入周期长、风险大、前期利润率低的高技术型产业,中国缺乏长期资金、人才和产业链支持,国产EDA发展依旧步履艰难。而后,特别是2018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如华为、中兴等陆续受到美国制裁,芯片断供、EDA 软件停售等限制措施使相关企业经营陷入停滞。同时国家层面将对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关注提升到新的高度。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作为关键基础软件,EDA国产化势在必行。 2020年8月,在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20〕8号,以下简称“8号文”)就提及:聚焦材料、EDA、设备等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不断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同时探索建立软件正版化工作长效机制。随着8号文发布,政策、资本对EDA领域的关注度愈加高涨。国产EDA行业开始步入新的发展期,各个细分环节工具厂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并逐渐完善国内EDA生态。 在社会资本和国家政策双重激励下,结合当前国产替代的产业环境,半导体全产业链有望协同发展,共同支持和打造全流程的国产化EDA工具。 本书全面介绍了全球及中国EDA领域的专利情况,并为我国创新主体提供相关专利决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