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岁月(全彩插图珍藏本)

邓小平岁月(全彩插图珍藏本)
作者: 宋毅军
出版社: 现代
原售价: 5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邓小平岁月(全彩插图珍藏本)
ISBN: 9787514337686

作者简介

宋毅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研究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原副巡视员。 主要从事邓小平等革命家军事思想和实践研究工作。著有《邓小平的三落三起》《邓小平之路》《邓小平与抗日战争》《毛泽东与彭德怀》。撰写《中共党史人物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丛书中的《邓小平》。担任电视文献片《邓小平的军事生涯》的总撰稿。

内容简介

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将军楼 ”里的“囚徒” 1980年8月21日、23日,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 奥琳埃娜·法拉奇时说: “毛主席说我不听他的话是有过的。但也不是只 指我一个人,对其他领导人也有这样的情况。” 两个月后,他又回忆说: “毛泽东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也不是想把所 有老干部都整倒。虽然谁不听他的话,他就想整一下 ,但是整到什么程度,他还是有考虑的。有些是林彪 、“四人帮”已经造成既成事实,有些是背着他干的 。” 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 总书记、政府副首相格拉时,又回忆了十多年前的情 景: “结果一九六六年开始搞‘文化大革命’,搞了 十年,这是一场大灾难。当时很多老干部受迫害,包 括我在内。我是刘少奇之后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 的当权派’,刘少奇是‘统帅’,我是‘副统帅’。 这十年中,许多怪东西都出来了。” 邓小平的第二次“落”是在1966年,这一年他62 岁。表面原因是他和其他中央领导一样对“文革”不 理解,因而在行动上表现为和刘少奇等迅速派出工作 组制止北京混乱直至部分地区动乱的局势。其实更深 刻的原因是毛泽东已经感到,居于第一线主持中央工 作的刘少奇及邓小平,在工作思路上已产生了与自己 难以化解的严重分歧。 1966年5月是个不寻常的月份。全国各地呈现出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古老的北京,更显得黑云压城 城欲摧。 毛泽东判断“一大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 代表人物”,“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 域的各界里”,“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夺取政权 ,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因此必须批 判、清洗这些人。林彪则于5月18日做了杀气腾腾、 大讲政变历史的“五·一八”讲话。会议决定设立以 陈伯达为组长,江青、张春桥等为副组长,康生为顾 问,姚文元等为委员的中央文革小组。这个“小组” 实权相当大,实际上不受中央政治局约束,成员虽几 经变动,但它却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指挥部 。谁也没有料到,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的“文革”十 年动乱就这样开始了。 面对危机四伏的紧张局势,在中央第一线主持工 作的刘少奇及邓小平心急如焚,他们去杭州当面请示 毛泽东之后,回到北京及时派出工作组稳定混乱局势 。陈伯达等从中阻挠,邓小平坚决表示:“撤工作组 我不赞成。”然而,毛泽东回到北京以后,听了江青 等人诬告,指责工作组。刘少奇、邓小平只好违心地 做检讨。 1966年8月5日,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我 的一张大字报》。这份文字不长却多处修改的大字报 ,炮打气势磅礴,好恶态度鲜明。它从6月初以来发 生的事情谈起: “……在50多天里,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 志……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打下去,颠 倒是非,混淆黑白,围剿革命派,压制不同意见,实 行白色恐怖,自以为得意,长资产阶级的威风,灭无 产阶级的志气,又何其毒也!” 这张大字报虽然未指出姓名,但指控的问题严重 得足以置人以绝境。 同年10月,金秋季节的北京已是秋高气爽,然而 ,炮打刘少奇、邓小平的气温却居高不下。中共中央 又召开工作会议,着重指责刘少奇、邓小平提出了“ 压制群众、打击革命积极分子的错误路线”。 毛泽东气恼地说:“邓小平什么事都不找我,几 年不找我。”然后,语调一转,不无幽默地说:“他 这个人耳朵聋,听不见,开会坐得离我很远,对我是 敬鬼神而远之。”毛泽东、邓小平之间工作关系上的 疏远,思想认识上的隔膜,表现在对一些重大问题的 见解上。 邓小平是批判对象,自然出席了会议。他在检讨 时直言不讳:“毛主席的一张大字报,就是炮轰的刘 少奇同志和我两人司令部。”随后又添加了一些违心 之语。 毛泽东双眉舒展,他对邓小平的检讨表示满意, 提议邓在“补过自新”之后,加几句积极振奋的话。 几天后,他批评把对刘少奇、邓小平的大字报贴到大 街上“不好”,提出要“允许刘、邓革命”。 可是,林彪一伙却不依不饶,企图置刘少奇、邓 小平于死地。在这次会上,林彪拖着惯有的长音煞有 介事地说:“这次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错误路线主要是 刘、邓发起的。”曾是邓小平老部下的谢富治也在会 上居心叵测地说:“邓小平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 30年‘一贯正确’的形象,在党内有很大的影响(当 然他过去做了许多工作)。这次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 线阻力所以如此大,同这种影响不无关系。” P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