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知识产权
原售价: 138.00
折扣价: 93.90
折扣购买: 医药新技术与专利法
ISBN: 9787513081382
郑希元,北京乾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执业律师,专利代理师。北京大学药学博士。具有15年以上研发与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经验,其共发表科研学术论文9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4篇,个人科研作品曾进入第十届全国“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参与出版《图解动物模型和药效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在《中国发明与专利》《专利代理》《中国知识产权》《中国知识产权报》《医药经济报》《中国新药杂志》、知产力和北京律师协会公众号等上发表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研究性文章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25篇)。郑希元律师的工作内容主要覆盖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以及其他知识产权领域相关非诉、诉讼和重大争议解决方向,尤其擅长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和食品领域的国内外专利申请、专利无效、专利行政与民事诉讼、专利布局设计、专利检索与分析、专利许可与转让、专利稳定性分析、侵权风险评估、调查取证以及法律顾问等工作。 刘国伟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创始合伙人,专利代理师。对专利法及其实施有深刻的思考,对撰写、审查意见答复、无效、行政诉讼、侵权诉讼的处理有很多经典的总结,并且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开设《专利代理实务》多年,提出专利撰写十六字诀、权利要求布局四意识理论及创造性判断的发明构思法、担任《中国专利与商标》审稿专家,翻译出版《简明欧洲专利法》(商务印书馆),研究专利诉讼的实务案例,作为顾问为《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理解与适用》一书提供专家意见,在《专利法研究》、《中国专利与商标》、《中国发明与专利》等发表文章100篇以上。
目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集聚发展的态势,主要集中分布于美国、中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是国际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研发实力和产业发展规模领先全球,已在世界上确立了代际优势,市场规模占全球40%左右;欧洲凭借着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仍走在世界前端;日本生物医药领域同样维持着迅猛的发展速度,亚洲领先;而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市场规模已紧随美国之后占全球20%左右。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与民间投资的联动,我国生物医药格局更是出现了重大变化,逐步出现了第三个新型板块——国产创新药,由此打破了我国近几十年来一直以仿制国外药品为主的格局,打破了进口创新药长期以来的市场垄断。国产创新药的出现得益于2008年8月开始实施的“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其经过“十一五”到“十三五”3个五年计划,从创新药物研究开发、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技术平台建设、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和关键技术研究五个方面进行布局,使得一批由国内生物医药企业自主研发或合作引进的创新药品种在国内实现全球首发上市。面对“十四五”时期的新形势与新任务,我国新药研发将继续坚持以技术创新实现迭代变革,向着研制“同类第一”(first in class,FIC)或“同类最优”(best in class,BIC)的创新药目标努力奋进。 本书对最新的医药研究进展和国家政策进行介绍,同时结合医药知识产权的特点,从技术、法律和案例三个角度对不同专利类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可作为医药研发人员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