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7.40
折扣购买: 爱犯错的智能体
ISBN: 9787302530428
张*平,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生物认证及智能交通。曾于2007.9-2008.3年作为访问学者访问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014.8-2015.8年作为Research Associate*聘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工作一年。曾主持3个**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和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目前主持2018科技部重点专项“人-机器人智能融合技术”子课题和**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自动化学会混合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发表100余篇人工智能相关的高质量论文。包括IEEE TPAMI、TNNLS、ToC、TAC、TITS、TVCG等**期刊和ICML、AAAI、ECCV等**会议。
看不见的萨摩耶 “我家附近曾经有只白色的萨摩耶,大约 12 岁,挺安静温顺的,基本不怎么吠叫。听说主人身体不好,行动不便,于是就放任其在外乱逛。它虽然个头不小,马路什么都过得好好的,就这么自顾自地生活着。可某天它过人行横道的时候,一辆左转的车辆速度和它过马路的速度一致,导致它进入了驾驶员的 A 柱盲区。等萨摩耶反应过来时,车已经对着它冲了过来,左前轮压了一次,左后轮又压了一次……它躺在车后,无助地颤抖着、哀号着。两旁的行人默默地看着它。车主坐在车里,没开窗没下车,不知道是何反应。过了一会儿,狗用力翻身站了起来,摇摇晃晃走起来了,准备回家。观望的行人们都松了一口气,有人笑了,说狗没事了。车主见状,赶紧一溜烟开车跑了。可是,狗走了不到 200 米,便慢了下来,实在是走不动了,满嘴的鲜血。于是,它便安静地躺在人行道上,还像平*逛街一样,一声不吭……希望它下辈子,不要走得这么凄惨。” 作为智能体,人的视觉和机器视觉是存在区别的。其中一个**特别的区别是,人会根据情况或上下文有意无意地忽略眼中看到的目标。 1999 年两位**心理学专家克里斯托弗?F. 查布里斯(Christopher F.Chabris)和丹尼尔?J. 西蒙斯(Daniel J. Simons)曾做过一次“看不见的大猩猩”的实验 a。因为这个传说中心理学***强大的“大猩猩实验”,两人荣获了 2004 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在播放的视频中,有几个人一起打篮球,在投篮的过程中还会有一只人扮演的大猩猩从右向左走过,并在视频的中间位置稍作停留。而测试者观看视频时,给他们分配的任务是统计打篮球的人投篮命中的次数。当视频播放完,测试者报告的进球数基本都是准确的。可是,当问他们,有没有注意到视频中有只人扮的大猩猩从视频中走过时,却有不少人没能回想起来。类似的实验,英国赫特神德大学的心理学怪才、理查德?威斯曼(Richard Wiseman)教授也做过,叫变色纸牌游戏(The colour changing card trick)b。他和一位女助手一起在摄像机前表演玩牌的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身上的衣服、背景、桌布都被换掉了。但由于有多台摄像机的切换,人的关注焦点一直被诱导,结果观测者只注意了两位“魔术师”手中扑克牌的变化,而压根没发现视频中换掉的物品。 如果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来跟踪并区分变化的目标,会很轻松发现其中的区别。因为计算机在检测目标时,会计算像素位置上的光的强度变化。所以,当视频中出现大猩猩,或者变换桌布、背景、衣服时,都意味着视频中帧与帧之间出现了大面积像素的强度变化。这种变化,很容易超过图像变化程度的阈值,导致被人工智能算法检测和发现。值得指出的是,检 测这类变化也是现在做视频摘要、视频关键内容提取的基本手段之一。 反观人类,却容易出现忽略目标的情况。其原因在于,当人关注某个目标时,目标将成像于视网膜的焦点即中央凹区域,而目标周围的内容则分布在中央凹的周边,由视杆细胞来负责感知。而视杆细胞主要负责运动,对具体细节不敏感。所以,在这一前提下,大猩猩就被大脑视觉中枢视为没有多大意义的像素点运动,甚至被篮球的运动所掩盖。换衣服、桌布等也是类似的原因。 除此以外,也许是因为人类其实是一种能偷懒就会偷懒的智能体。如果能够在不经过缜密思维就能保证大部分判断成功的话,人类会倾向于优先采用*简易的判断,而不是进行过多的细致分析。就像平时走路一样,我们也没有像机器人一样去区分路面的高低差异、纹理差异、光强差异,但却能**有效和快速地形成决策。即使存在例外,那也是极个别的情况。 这种现象,在*常生活中,则有可能带来潜在的危险。比如交通中,在一个平时很少有行人经过而车辆较多的十字路口,驾驶员的关注焦点往往是行驶的汽车,其目的以避让汽车为主。在成年人经常走过的人行横道附近,则驾驶员的关注视角会以成人为主。**个例子可能导致的危险是,如果某天突然出现非机动车或行人时,司机会注意不到,不容易形成应急反应;第二种情况则可能会导致对矮小目标(如儿童)的忽视。 这种危险能避免吗?有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关注的焦点不变,这样的定式或习惯性思维会一直存在,且很难避免。结果,当驾驶员发现危险来临时,已经缺乏足够的反应时间,极易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9]。 \"★中科院陆汝钤院士作序**。 ★《机器学习》作者周志华教授、中科院王飞跃教授、复旦大学严锋教授联合**。 ★从开脑到烧脑的科普:有诗、有歌、有画、有乡愁,不乏幽默的人工智能科普。 ★霍金说过,科普书每多一个数学公式,书的销量将减少一半。 ★这本书没公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