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十五分钟(何捷老师的一线阅读地图)
作者简介
何捷,青年名师,当代作家,全国新作文研究联盟盟主,福建省语文学科带头人,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员。“游戏作文”“百字作文”创始人和倡导者,近年提出“写作教学进行时”全新作文教学主张。已出版《作文真经》《何捷老师的游戏作文风暴》等个人专著二十余部。在全国各地讲座、示范公开课数百场。
内容简介
“语文之门”在探索中洞开 《走进语文教学之门》 王尚文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年5月 在诸多语文教学论著中,以“门”为题的,因我 的浅薄只窥见其一,那就是王尚文先生的《走进语文 教学之门》。“门”,在中国人眼中就意味着“成功 ”。未入门,不是行伍中人:入门,是修行的开始; 出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一扇标志性的大门,多少人想推开它,一睹门背后精 彩的世界;多少人渴望打开它,步入全新境界,登临 华丽殿堂。然而,又有多少人只是在门外驻足、徘徊 ,摇头叹息呢?王尚文先生就像门里的长者,依靠着 洞开的大门呼唤读者:门,一直为你而开,只等有决 心、有信心、有勇气的人进来。阅读这部书,让你的 眼、你的心先到达那个地方,然后沿着心灵的召唤, 踏着实践坚实的脚步,进门。 走进语文之门,我们究竟能看见什么呢?王尚文 先生做了生动的比喻:进了语文之门,我们发现一边 是田园——汉语教学,一边是花园——文学教学。汉 语教学的田园中种着五谷杂粮和蔬菜瓜果,有汉语作 品教学、汉语知识教学和作文教学,它们有一个共同 的宗旨,即生成和提高学生的汉语素养。文学教学则 注重感知文学形式,进入文学世界,感受文学形象, 亲临文学境界,产生对生活、生命的新的感悟,从而 净化感情,澡雪精神,重塑性灵。可以想象,进门后 能有语文知识技能的获取,能在情感态度上得以升华 ,能形成新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语文素养的 质变最终将带来脱胎换骨的身心成长。 如此说来,还有什么理由让你拒绝阅读这部专著 呢? 这部书从相对宏观的角度介绍了何谓语文、语文 教育、语文教学。在开篇第一章“语文课程的复合性 ”中,王教授充分论证了语文作为课程的特点——汉 语和文学的复合。他罗列并理清了历史上对“语文” 这一概念的各种理解,重新定位了语文的课程性质。 先生提出了在“语文活动对话性”基础上,汉语素养 和文学素养是有着不同内涵的两个体系,基于此的汉 语教育和文学教育也应有不同的渠道、目标、方法。 这就使得长期以来由于二者的混淆导致教学大而泛之 、笼统混沌、吃力不讨好的现状可能得到改善。作为 资深的语文研究学者,王教授的可贵之处在于为一线 教学提供了实用的、可操作的方法、原则、内容、系 统,这样的“理论+操作”领路之作,让书中提出的 语文教育理念接了地气,让一线教师在阅读中能真正 获益,并能在实践中得到落实与运用。 什么是“语文”?这个问题由谁来回答,答案各 不相同。先生为我们做了梳理,在整个语文教育的演 变史上,作为课程的语文有过诸多阐析。“语言文章 ”,1950年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中,将 其界定为口头语言和用普通话写出来的语体文,即语 言文章;“语言文学”,1954年公布的《改进小学语 文教学的初步意见》中就凸显了观念的变革,认为“ 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学。“意见”中还对语言教学和 文学教学的不同任务做了区分,随后颁布的高中《文 学教学大纲》和初中《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 中,延续了这样的认识;“语言,文学,自然,地理 ,历史”以及“语文,政治,思想品德”属于特定历 史时期的明显误识,不必在此赘言:“语言文化”在 语文教学中突出“文化”,始于1996年《全日制普通 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实验用)》,其中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语言文字”,张志公先生在《谈语文教改》中说 “语文就是要教‘语文本身’即‘语言文字’,而不 是旁的或别的什么东西,否则就适得其反,两败俱伤 ”。叶圣陶先生也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学习国 文就是要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字”。(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