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妈妈不必是超人(签名本)
ISBN: 9787559463791
叶倾城 知名情感作家、心理咨询师、编剧,湖北作家协会会员。自1995年起开始文学创作,曾获得《读者》杂志社十佳撰稿人荣誉,2021年被《青年文摘》评为“青年阅读影响力作家”。已出版《倾城之恋》《原配》等数十部作品。 观点真诚,文字犀利,希望通过文字帮助女性在现实生活、精神世界中完成自我成长蜕变。
成为母亲,也许是一件注定的事儿 在30岁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生儿育女。 我不喜欢小孩。公交车上被大人抱在怀里的小孩双脚乱踢,在我的真丝衬衣上一蹬一个脚印;商场里满地疯跑的小孩简直像活动“炸弹”,随时都有可能“撞翻”你。蹲在公共洗手池上小便的小孩,飞机上哭号的小孩,用脏手抓我裙子的小孩…… 我也不喜欢成为母亲。我不想是那个在风里雨里骑着自行车,披头散发送小孩上学的人;我不想是那个在医院里紧紧抱住打针的小孩,在小孩的号啕声中泪流满面的人;我不爱做家务,非常讨厌“做饭就是母亲的天职”的观念;我不喜欢应酬,不愿意为了小孩不得不和很多人打交道…… 我很早就立下志向,要成为一个作家。我没有天赋,但一直认认真真沿着这条路往前走,在我30岁时,我已经出了很多本书,小有名气,我知道“一流”这个词是我暂时无法抵达的,但我喜欢写。我理想的生活就是写写东西,看看书;吃吃东西,减减肥;出去晃晃,在家宅宅;交些朋友,懂得断舍离;绚烂地爱,也许会更加绚烂地失去爱…… 有那么几年,我很接近我的理想。也许不够幸福,但我很快乐。而在我31岁那年,发生了一件事儿,我的父亲去世了。我父亲身体一直很健康,不抽烟不喝酒,性格开朗,有时运动。按所有的量表来说,他都应该长寿,但他在62岁那年倒下,查出来已是晚期肝癌,此后仅仅活了4个月。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能理解何谓死亡,或者说,直到现在,我也不能真正理解。死亡,就是不在了吗?这个世界是一个完整的图卷,是有人拿出锋利的裁刀,把属于我父亲的那一部分完全裁掉了吗?我似乎还能听见他朗朗的笑声,那些都只是记忆或者幻觉吗?怎么可能呢?发生了什么?就像恐龙从地球上灭绝一样,我的父亲再也不会出现了吗?我还没来得及听完他所有的故事。我很早就打算,以他的童年为主线,写一个民国时期的农村故事。我这里听一段,那里听几句,有时候记下来了,有些就记不清了。我恨不得去摇醒他,对他说:“你还没给我讲完故事呢。” 并且,我还想让父亲讲讲祖父母的那些往事呢,因为我与祖父母之间的纽带已经断裂,再也握不住往事的手,这些我可以自我原谅,但真正让我无法摆脱的是,我其实从来都不了解我的父亲。他是普通人能够想象的最好的父亲。我家只有三姐妹,父母来没没有儿子,我长大后才知道,对有些男人来说,这是缺憾,但父亲从来没这么想过。他带我们游泳,教我们骑自行车,供我们读大学。因为我最小,他格外爱我,以他的理念培养我。他给我做的小木头手枪,我丝毫没有兴趣;他带我做木工活,我只觉得手酸痛;我突发奇想,想有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就带我开垦出一块小菜园,辛苦种植了两个星期,长出来的菜只够做一小盘儿,我很快罢工。他应该很希望我成为一个女工程师,或是女科学家,但我只想当个作家。我永远记得我人生中的第一本《唐诗三百首》,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书店每到一本新书都要排很久的队伍去买。他从早上排到快中午12点,给我买到了,掖在裤腰里带给我——因为中间下起了雨,他没有打伞,也不能淋湿书。 但是,我从来不了解他作为自己的一面。除了我母亲之外,他还爱过谁吗?他这么节俭,不舍得吃好东西,都留给我们吃,那么他自己喜欢吃什么?从我认识他起,他就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而如果这世上没有我们三姐妹,如果他纯粹就是形单影只的一个人,他会是什么样子?他是很勤劳的,兢兢业业地工作,回家就很自然地做家务,他喜欢劳动吗?他是享受劳动的快感吗?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如果这一生他有所选择,他会否放浪形骸? 如果他知道自己六十出头就会去世,他是否会更自私一点,多考虑自己而不总是考虑别人? 他喜欢吹口哨,哨声很悠扬,我习惯了他还在楼下,口哨声跟着脚步声一道上楼。而如果,他早出生若干年,当时家道未中落, 他会否是汪曾祺那种会琴棋书画的大少爷?他是我生命的来处之一,我想要溯流而上。然而死亡是山体滑坡,直接堵塞了我的基因之河。许久许久,我都无法工作。这令我很自责。一生勤勉的父亲,看到我如此堕落,会不开心吧?不,另一个念头在对我说,勤勉有什么用?能换回他的生命吗?不都是灰飞烟灭了? 我家亲戚不多,随着我父亲的去世,父族那边的亲戚来往更少。我怨恨过我的几位堂哥,当年都是我父亲带他们进的城,我父亲竭尽全力资助过他们,他们都忘了吗? 难道,记得我父亲的,只有我母亲和我们三个姐妹吗?而被忘记真的是每个人的宿命吗?当我们三个姐妹都去世后,关于我父亲的记忆也都不存在了。到那时,父亲就迎来了第二次的死亡,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每个人皆是如此。 我忽然发现了自己孤立无援,随时都摇曳在生死边缘,因此,我曾经不想生育的信念一次一次地崩溃如流沙。我不停地追问自己,做好当妈妈的准备了吗?我希望正在读这段文字的你们,如果像当时的我一样,正在犹豫是否要带一个孩子来到世上,不妨先问自己这十个问题: 一、你爱小孩吗? 二、你爱这个你准备与之生小孩的异性吗? 三、你的经济许可吗? 四 如果你的孩子不够健康,你的选择会是什么? 五、你自己养得起孩子吗? 六、你能得到社会或家庭的支持吗? 七、你的职业会与你的孩子抢夺你的时间精力吗? 八、你能承受三年左右的非全职工作吗? 九、你为什么要生小孩,是为了要让自己幸福吗? 十、你到底有多爱自己? 当我思考完这些问题后,得到了确定的答案。我不得不进一步追问活着的意义。难道活着只为了我的母亲?我多么害怕,她也会像我的父亲一样,离我而去。到那时,有什么可以支撑我,让我能强悍地打败每一头怪兽,无论是来自外界还是内心? 于是,在35岁那一年,我毅然决然地当了母亲。我的女儿小年出生之后,我偶然与一位精通六爻的朋友聊天,随口说道:“现在很多孩子是剖宫产的,那是否因此八字就不准了?”他说:“如果真有命运,一个人的出生时刻早就注定了,不管是剖产还是顺产。” 是啊,成为母亲,可能本就是一件命中注定的事儿。 1.每一位年轻妈妈必备的情绪自救书 聚焦生育全程的生理转变与情绪考验。知名情感作家、心理咨询师叶倾城以自己的真实经历和心理咨询经验,抚慰女性面对自我价值、个人成长、亲密关系时的焦虑与无助。 2.从心理咨询师视角,解答万千女性内心困惑 生育和工作如何平衡?该不该生二孩三孩?育儿过程中如何让丈夫积极参与?遇到隔代育儿分歧该怎样处理?聚焦家庭育儿痛点,专业分析解答女性困惑。 3.以新手妈妈身份,分享真诚的育儿观点 妈妈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只有养育者疗愈了自己内心的小孩,与自己和解,才能将更多的爱与力量传递给孩子。孕育是一次共同成长,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4.真实女性故事,陪新手妈妈度过生育难关 作者讲述了数十个年轻妈妈的故事,细腻、真诚地分享孕产体验、育儿经验,展现了中国妈妈的生存现状和她们遇到的种种难关,并相应地给出了积极有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