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间文书与契约精神

古代民间文书与契约精神
作者: 周正庆|总主编:冯尔康
出版社: 中国工人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0.90
折扣购买: 古代民间文书与契约精神
ISBN: 9787500883807

作者简介

周正庆:暨南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糖史、闽东文书整理、明清至民国年间闽东社会生活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闽东文书的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2020-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发现闽东文书的整理与清代乡村社会研究”主持人(2017年,结项优秀),主持、参与多项教 育 部与广东省项目。出版《中国糖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研究》《糖·明清广东社会研究论丛》等专著。主编大型历史资料丛书《闽东家族文书》100册。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

内容简介

民间文书的发展与留存 2014 年夏天,笔者来到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下 午三点多钟,从繁华喧嚣的广州到达周宁。周宁不通高 铁,只能从福安市湾坞镇换乘 20 人座的简易中巴前往 。车由湾坞镇蜿蜒进入周宁县,海拔逐渐抬升,近处的 天空与远方的山色交融,使人感觉到空灵而广袤,时光 仿佛在此停滞。 白云朵朵,洁净而灵动,时而萦绕车 边,时而掠过身旁,白云与蓝天相互映衬,显得分外空 旷。伴随着山风阵阵,隐约听到远处群山低吼。车在山 上走,溪在两岸流,青山 叠嶂,过完一山又见另一山,仿佛没有尽头。车行 云中,低头俯视,烟雾缭绕,群山与村落时隐时现,在 青山绿水间似有似无,真有“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 苍望转迷”的意境。车过之处,云雾之中,隐约中见到 点缀在千嶂间的各式各样的佛寺与宗庙,灰顶红墙,或 位于山顶,或居于半山,注视着人间百态。 周宁县地处鹫峰山脉东麓,境内平均海拔 800 米 ,有“云端周宁”之称,正是史家所谓山高皇帝远的地 方。笔者很好奇,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古代的皇帝 如何统治这些偏袤之处?政不下县的地方又依靠何种方 式进行运作?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经济秩序靠什么维系? 带着这些疑问,到了周宁,陪同笔者的是学生叶钊的家 长叶孙锋,叶孙锋时任周宁县税务局大厅办公室主任, 他告诉笔者,当地人很敬重文化人,笔者作为文化人到 周宁自然受到欢迎。在周宁县,随便走进任何一个村落 ,问起民间文书的情况,村民们会眉飞色舞地讲述关于 “老契”的故事,甚至从阁楼上捧出一个小木箱,告诉 笔者这就是“契盒”,装载着他们家族的宝贝,里面珍 藏的就是笔者要寻找的民间文书,是他们祖上引以为荣 的家族文书。在村民的指点中,笔者看到了他们眉宇间 的得意与对祖先的敬畏。 “契盒”中的文书大部分为契约文书,村民自豪地 告诉笔者,这是他们祖上的地契,并且指向山的那边说 ,他们祖先的土地在什么地方,从什么地方搬迁过来。 问起为什么将契约与其他民间文书存放在一起,他们一 脸的发蒙,但他们可以讲一出又一出的故事,甚至可以 自豪地描述这些契约文书在近期的拆迁过程中发挥怎样 的作用。在周宁期间,陪同笔者进行学术考察的除了叶 孙锋、周宁县博物馆馆长郑勇外,还有当地朋友彭树清 ,他告诉笔者政府在建设水库时征用了他们祖上的山场 ,靠着一张山场老契,他们家获得了数量可观的赔偿款 ,成为日后致富的启动资金。关于民间文书的种种传说 ,说明民间文书在民间司空见惯。那么民间文书内涵是 什么,与契约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人们的行为与民间文 书之间存在着何种关联?这些文书对古人的日常生活产 生怎样的影响?由“契盒”引发的这些疑问,正是本书 所要展开讨论的问题。 …… 周正庆教授关注契约精神的演变与民间的实践,有益于乡村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作者指出“古代契约精神依附于契约文书的发展,经过民间生活实践,逐渐形成了具有承诺的可行性,契约的公开性,执行的严肃性等特点的契约精神,这种特点不仅体现于农业社会,也体现于手工业领域,对于古代社会形成了持久的影响。”社会以践诺评价个人诚信,契约是经济关系和人际关系有效凭证,讲求的是诚信,古代如此,近现代更是契约社会。 ——冯尔康 在福建省周宁县,随便走进任何一个村落,问起民间文书的情况,村民们会眉飞色舞地讲述关于“老契”的故事,甚至从阁楼上捧出一个小木箱,告诉我这就是“契盒”,装载着他们家族的宝贝,里面珍藏的就是我要寻找的民间文书,是他们祖上引以为荣的家族文书,在村民的指点中,我看到了他们眉宇间的得意与对祖先的敬畏…… 民间文书内涵是什么,与契约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人们的行为与民间文书之间存在着何种关联?这些文书对古人的日常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由“契盒”引发的这些疑问,正是本书所要展开讨论的问题。 ——周正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