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四书五经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曾子的学生把老师阐释的“大学之道”记录下来,编 成书本。但在当时,这本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者们 只把它收在《礼记》中。一直到了唐朝,《大学》才*到 了大儒韩愈的推崇。及至宋代,朱熹还把它定为“四书” 的**部书,并特意为《大学》作章句集注。 “三纲八目”是“大学之道”的核心。“三纲”指的 是明德、新民、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 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际上,儒家学说都是 围绕“大学之道”展开的,若是懂得了它,就好比抓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金钥匙,到时就可以登堂入室,领略 儒学经典中蕴藏的全部精义了。 曾参认为,早在夏商周时代,就已经开始强调品德之 事了,他还引用《尚书》中的《康诰》《太甲》《帝尧》 来论证:“《康诰》篇上说:‘能够光大美好的品德。’ 《太甲》篇上说:‘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是应该经常被注 视的。’《帝尧》篇上说:‘伟大美德能够得以弘扬。’ 这些都是在说光明正大的美德应该得到发扬。” 格物致知是“大学之道”的**个阶梯,是要我们研 究了解每一种事物,这样的话心中的知识才有可能推究到 极点。人的心灵*为敏锐,能够认识各种事物;而天下的 各种事物,都有一定的道理可寻。只是对这些道理深入研 究,就能让知识充实。 看得出,《大学》一书的形成和成熟,不但有孔子的 智慧,也有曾子的智慧,甚至于朱熹的智慧也渗透其间。 因此,也可以说《大学》是中国知识分子集体智慧的结晶 。 儒家心目中有一个理想的大同世界,在这个世界里, 人们单纯善良,不欺互助,**无间。而要实现这样的大 同,无疑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明明德”“亲民”“止于 至善”,统称为《大学》的三纲目,是儒家教育希望每个 儒者应该具备的人生**目的。 伟大的孙中山先生说:“我们**要恢复民族精神, 不但是要唤醒固有的道德,就是固有的知识也应该唤醒他 。中国有什么固有的知识呢?就人生对于**的观念,中 国古时有很好的政治哲学。我们以为欧美的**,近来很 进步,但是说到他们的新文化,还不如我们政治哲学的完 全。中国有一段*有系统的政治哲学,在外国的大政治家 还没有见到,还没有说到那样清楚的,就是大学中所说的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那一段话。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的内部做 起,推到平天下止。像这样精微开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 么政治哲学家都没有见到,都没有说出,这就是我们政治 哲学的知识中**的宝贝,是应该要保存的。这种正心、 诚意、修身、齐家的道理,本属于道德的范围,**要把 他放在知识范围内来讲,才是适当。我们祖宗对于这些道 德上的功夫,从前虽然是做过了的,但是自失了民族精神 之后,这些知识的精神,当然也失去了。所以普通人读书 ,虽然常用那一段话做口头禅,但是多是习而不察,不求 甚解,莫明其妙的。”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