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首古诗词(1-6年级套装共8册)(精)
作者简介
主编尹建莉,教育学者,教育硕士,经典教育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家庭教育领域标志性人物。曾在一线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现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及写作。 马清香、詹玉仙、顾渭等中小学一线特级教师共同参与。
内容简介
一去二三里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1.作者简介 邵康节,名雍,字尧夫。宋朝著名的占卜大师。 2.注释 去:到。 烟村:生着炊烟的人家。 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3.诗词大意: 一下子走到离家二三里远的地方, 看见炊烟袅袅的村子里有四五户人家。 路上看到六七座亭台, 周围有十来枝美丽的花儿竞相开放。 4.阅读延伸 走在乡村的田野上,到处炊烟袅袅;山中有一座座的亭台,路旁有盛开着不同颜色的鲜花。这首诗文字浅易,巧妙地把从一到十的数字镶嵌诗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咏 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1.作者简介 ??骆宾王,唐初著名诗人。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被合称为“初唐四杰”。 2.注释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曲项:弯曲着脖子。项,这里指鹅的脖子。 红掌:红色的脚掌。拨:划动。 3.诗词大意: 鹅,鹅,鹅, 弯曲着脖子对天唱歌。 洁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 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4.拓展 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咏物诗。据说是骆宾王七岁时候写的,语言活泼,抓住鹅的曲项、白毛、红掌等外形特点,又抓住鹅的歌、浮、拨等动作特点来进行描写,非常传神,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 1.伤农 郑 邀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 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作者简介 郑遨(866-939),字云叟,唐代诗人。 注释 1.伤:哀伤、悲悯。 2.红稻:指红色的稻米,较为珍贵,亩产量低。 3.颔:下巴颏。 4.珊瑚:海中的珊瑚虫的分泌物和石灰质骨骼形成的,像树枝状,多为红色,也有自色的,经加工成珍贵的装饰品,古代富贵人家常将它供于几案上,作赏玩的珍宝。 5.衔杯:饮酒。 翻译 一粒珍贵的红稻饭,农人要付出很多心血才能种出来。而贵族们吃喝玩乐,酒酣而醉时吐出了多少红稻饭呀! 拓展 《伤农》是一篇富有社会意义的作品,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农人的辛苦与剥削阶级的奢侈浪费形成对对比,对其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由著名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主编; 有尹老师指导背诵古诗词的最新文章; 紧跟当下最新教学大纲; 精选了适合孩子背诵的300首古诗词; 按年级分为6册,每册50首; 各册都包含了本册对应教材的古诗词; 每首诗都配有精美的插图,便于孩子理解; 按季节进行排序,不同季节感受不同内容; 制定了每周背诵一首的学习计划; 按照记忆规律设计“背诵提醒表”; 设计了“口袋书”,方便日常携带; 适合学前孩子、小学生,也适合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