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湾
作者简介
安妮塔·布鲁克纳,英国作家和艺术历史学家,1928年7月16*生于伦敦,1949年毕业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并于1953年获得库尔陶尔德艺术学院的艺术史博士学位。 布鲁克纳是在剑桥大学担任美术“斯雷德教授”职位的**位女性。她五十多岁时才开始小说创作。随着她的**部自传体小说《生活的开端》出版问世,布鲁克纳开始从事双重职业。即写作和研究艺术史。她的第四部小说《杜兰葛山庄》获得布克小说奖。
内容简介
我读过《蓝皮童话书》《黄皮童话书》以及《安 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和《夏尔·佩罗童话》里的 故事。从世俗的眼光来看,这些故事都不是成功所需 的基石,但是我被指引,而且确实也有意用那样的方 式去思考救赎的情形,它们令一直经历困境和两难状 况的我和童话人物得到补偿。*危险的是,在我看来 ,我似乎并不需要自己做任何决定,因为命运常常自 有安排。即使是孩提时的我也**敏感,并不相信仙 女教母,反而认为这是大自然安排的一部分,终结了 终生打扫厨房地板的宿命后,我会被安排去舞会,舞 鞋我穿正合适,然后嫁给王子。即使是经*了残酷考 验的卖火柴小女孩、汉森和格蕾特,*终也会被相同 的难以逃脱的正义规则所逆转,这些规则主宰一切, 指引一些人,即使会打败另一些人。我知道有些人是 *到眷顾的——被谁呢?是神吗(这个证据不可否认 ?)但我愿意相信救赎的特点,相信救赎会给付出全 部努力但无所回报的人一个说法,会驱散人的失意, 也会将解决办法以某种奇妙的方式呈现在这个人眼前 ,而在这之前他**不知这种办法,所以这时候** 能做的就是等待,以一种无罪的被动等待那必定会到 来的转变。 如今,这种想法让我感到十分危险,但似乎这个 信条的某些部分仍有很强的说服力,主要是因为这种 方法用不着任何计谋。人只要简单地活着,做梦般地 毫无方向,因为目标自己就会实现。从情节的角度来 讲,这是一种道德上的义务:没有机会去算计、规划 或是实施那种举动,那种在我们认识的,并具有威胁 性的少数人身上观察到的举动。我认为,这种哲学, 就是这种童话故事的哲学造就了我的母亲,她古怪的 寂寞必定预示着她命运的巨变,而在她的命运之中, 她无须主动扮演任何角色。因此,在我看来,母亲终 *端坐在那里阅读、做少量的户外活动理所当然,因 为很显然这会成为某种无罪的、能够挫败那些我也能 认出的怀疑主义者的有效先决条件。母亲丧夫寡居, 但我几乎感觉不到父亲的缺失,因为我相信获得认可 的道路实质上就是一种孤独,而且比起投身富有成效 的职业,我*喜欢母亲的等待,等待那个解决她处境 的方案到来,**不是源于她自己的意志。 于是我知道她不快乐,但借助于阅读获得的知识 ,实际上是智慧,使我能够忍*这些。还是个孩子时 ,我还意识不到她的渴望,因父亲的早逝而被残酷打 断的渴望。我对父亲也没很大兴趣,因为他是很久很 久之前的历史;除了他弯下腰来看我时的那张面庞, 和一张他年轻时身材修长、身着学位袍的照片之外, 我对他没有任何印象。即使是那张照片也与我的想法 相符,因为那张照片表明他还没有长大,和还没有长 大、还很幼稚、远未成熟的母亲很合适。这让我对自 己的位置有些满意,因为我就是这对处于生存边缘夫 妻的孩子,他们只不过在经历着某种考验,而且他们 一定会获得某些有益的结果,这让父亲的早逝看起来 都可以接*了。他已经去世,母亲在父亲去世的悲痛 中挺了过来。我相信,她的不幸福会得到反转,就像 其他所有的考验一样。我有时会觉得,父亲的消失好 像只是在为一个故事做铺垫,而这样的故事和我喜欢 读的那些很像。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所有人都渴望幸 福的结局——我本不该这样理解一个抽象的概念。但 是我的确知道,或者说深信我们的故事会有幸福的结 局,并没有意识到只有到了时间画上一个万物都必须 接*的句号时,人类的情感才会有一个恰当的结局。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