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国古典小说少年版

儒林外史/中国古典小说少年版
作者: (清)吴敬梓|改编:余小兰|绘画:曾庆汉
出版社: 明天
原售价: 16.00
折扣价: 8.80
折扣购买: 儒林外史/中国古典小说少年版
ISBN: 978753327184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学堂开馆 这个故事发生在山东兖州府乡下的薛家集内。有 一年新年时节的正月初八,集上的人都约齐了,到村 口的观音寺商议村子里的事务。 主事的是地方上的乡绅申祥甫,他照例先发言: “各位,今年村子里按照往例,元宵节要舞龙灯讨吉 祥。各家依能力分摊一些费用,这事应该没什么问题 。我说荀老爹呀!您的田地广、粮食多,您老就出一 半吧!其余的大家凑凑。” 大家忙着吃和尚端上来的云片糕、红枣、豆腐干 ,没有人搭腔。荀老爹虽然心中暗暗叫苦,也只好让 这事成了定案。 申祥甫又说:“今年村子打算在这观音寺里设个 学堂,只是没有老师的人选,大家能不能想法子推荐 ?” “我倒有个现成的人选。”一位姓夏的总甲说, “我们衙门里有个姓顾的书办,他家的小少爷去年中 了秀才,老师叫周进,听说学问、文章都不差,却考 到六十多岁了,连个秀才都中不了。若村子里要聘老 师,可以把这位周先生请来。” 众人都说好,又吃了些和尚端来的面,便各自回 家。 学堂开馆的日子到了。花白胡须、花白头发、顶 着旧毡帽、穿一身补丁衣衫的周进,被领进了观音寺 。孩子们行了拜师礼,周进便正式成了薛家集的老师 。待学生回家,周进赶忙将各家送的贽礼打开。 “只有荀家送了一钱八分银子,其余的不是三分 ,便是四分银,合起来还不够一个月饭钱呢!唉!” 周进虽然发愁,但转念一想:眼前总算有个栖身 之所了,我再努力准备今年科考,说不定功名有望呢 ! 从此,周进每日捺住性子,教导这些蛮牛般的村 童读书。孩子们要是淘气,溜出去掷瓦块、赐球,他 也没法子管束。 两个月过去了,天气渐渐暖和起来。一日午后, 下起蒙蒙细雨。周进望着窗外烟笼远树的美妙景致, 发起呆来。忽然,江上游驶来一艘芦席篷的小船,就 在观音庵附近靠岸停船。 “大概是来躲雨的吧!”周进猜想。 船上下来一行人,为首的那人约莫三十多岁光景 ,头戴方巾,身穿宝蓝锦缎长袍,看起来有些身份。 后头还跟着两名担着食盒的下人。那人对周进拱拱手 ,自言自语地说:“原来新设了个学堂。” 这时和尚听见声响,已迎了出来,恭敬地说:“ 原来是王大爷,请坐,待小僧烹茶待客。”接着,他 为周进和来人作了介绍:“王大爷是前科新中的举人 老爷,这位周先生是村里新聘的老师。” 这王举人也不谦让,就在上首坐了。周进恭谨地 在下位相陪。 “周先生去年在谁家坐馆?” 既然知道对方是位举人,依照礼节周进自称:“ 晚生去年在县门口顾相公家。” “顾二哥是我结拜兄弟,原来你就是他家小公子 的老师,久仰久仰。” 正说着,和尚送来了茶和点心。周进说:“您中 试的那篇文章,晚生曾经仔细拜读。后面两大股文章 ,尤其精妙!” “那两股文章不是我做的。” 周进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您太过谦 了。不是您,还会是什么人所做的?” “不是人做的。那一日考头场时,我文章还没做 完,瞌睡却上来了。梦见五个青脸的人在我头上用大 笔点了一点,又有一个头戴乌纱、身穿红袍金带的人 ,唤我醒来。醒过来后,我就不知不觉地写出这两股 文章。可见贡院里是有鬼神的。” 周进听得出神,一个学童送来描红字帖让他批阅 。周进本来要他先搁在一边,王举人倒不介意地说: “无妨,无妨。你只管去批阅孩子们的功课,我得去 吩咐下人生火煮饭了。”王举人才起身,一眼瞥见那 孩子描红字帖上的名字是苟玫,脸上立刻出现怪异的 神情。周进觉得奇怪,但也不好贸然过问。待这孩子 出了房门,王举人便开口问:“这个学生几岁了?” “七岁。” “这件事说起来有些荒诞。”王举人苦笑着说, “今年正月初一,我梦见自己在看进士榜单,上面不 但有我的名字,高中第三名的和我还是同乡,名字就 是荀玫。难道我与这位小孩将来会是同榜的进士?算 了,玩笑话,玩笑话,梦是作不得准的。” “倒也难说。”周进道,“这村里新中的梅秀才 也是正月初一梦见一个大红日头落在他头上,他这年 就飞黄腾达。” “这话更离谱了。他才中个秀才,就梦到太阳落 在头上。那我这中过举人的,岂不该梦到天掉到我头 上了?” 周进遭对方这一顿抢白,觉得有些尴尬。幸好和 尚与管家捧来饭菜,替他解了围。 第二天是万里无云的天气,王举人便带着随从离 开了。但荀家小孩会和县里王举人成为同榜进士的流 言,也同时散播开来。村里的小孩冲着荀玫喊“荀进 士”,大人就称老爹是“封翁太老爷”,弄得荀家老 小哭笑不得。也有人听了这传言,心里不是滋味,就 编些话中伤周进。 “这话根本是周先生看荀家有几个钱,捏造出来 讨好荀老爹的。我那天还看见苟家炒了些面筋、豆腐 干往寺里送呢。” 就这样,周进被毁谤得灰头土脸,最后,他终于 逃不过流言,被辞了馆,黯然地离开了。 P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