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教观——好关系才有好教育

我的家教观——好关系才有好教育
作者: 朱永新/著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45.40
折扣购买: 我的家教观——好关系才有好教育
ISBN: 9787540794934

作者简介

朱永新,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16卷)等,著作被译为英、法、日、韩、俄、蒙、阿拉伯语等28种文字。主编有“当代日本教育丛书”“新世纪教育文库”“新教育文库”等30余种图书。先后多次主持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 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国教育十大风云人物”、“中国教育60年60人”、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先后获得国际儿童读物联盟首届“IBBY-iRead爱阅人物奖”、全球教育单项奖“一丹教育发展奖”等奖项。

内容简介

家庭对人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家庭这个港湾出发的。人的一生,有四个最重要的场所。第一个就是在母亲的子宫里,此时子宫里的胎儿通过母亲来感受外部世界的变化,可以说,家庭教育实际上从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就开始了。第二个就是家庭,来到世界的第一声啼哭,这是人生的第一个独立宣言,这个时候和外部世界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家庭、父母来进行的。第三个就是教室,在教室里有没有亲密的人际关系?能不能健康成长?离开学校工作了,走进职场,这是人生的第四个场所。在职场里面要拼搏、要晋升,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但是,在职场里累了,回到家里还可以倾诉。所以,家庭是人生永远离不开的一个场所,是人生最重要、最温馨的一个港湾。人生从这里出发,人生又将回到这里。 ——《第一辑 新家庭教育论纲》 成长,中文的意思很明确,即长大,成熟,就是一个人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一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把成长看成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把成长视为仅仅在学校里才能完成的任务。一旦离开学校,就可以不再阅读,不再学习,不再成长了。其实,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败。因为成长本身也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生命不息,成长不止,才是一个人生命最美的姿态。 ——《第一辑 新家庭教育论纲》 世界上没有两片截然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截然相同的人。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的多样性,而多样性也决定了人有更多的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人的多样性,不仅仅取决于人的遗传本身的多样性,同样取决于人的环境的多样性。这也是前面所说的,即使是同卵双生子或者异卵双生子,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也会有许多不同之处。所以,不同的养育主体和养育方式,会让孩子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模型,“每个孩子的性情、能力和发展过程的多样性增加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历史的可变性和变化会增加更多的复杂性。每一代人类都在成长,创造出一个与他们之前一代略有不同的世界”。我们说教育是科学,因为科学是有其规律性的,应该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施教。我们说教育是艺术,因为教育的对象具有唯一性,需要创造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与众不同的孩子,才有与众不同的未来。所以,与其说让孩子产生差异化,不如说应该尊重孩子的差异化,不能够用统一的要求、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方法来教育那些本来就五彩缤纷的孩子,不能够让他们成为一模一样的流水线的“产品”。 ——《第二辑 好关系才有好教育》 阿德勒特别指出,作为年轻的父母,在发现自己的父母宠爱纵容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当着孩子面产生直接的对立和争吵,如果父母与老人因为意见不一致而争论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孩子卷进去”,而是要细心耐心地跟老人商量沟通,讨论交流如何用更好的办法帮助孩子成长。共识凝聚力量,教育理念一致了,自然能够寻找到合适的方法。同时,年轻的父母要鼓励老人用更多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更多地运动、旅游等,自己则要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不要对祖父母过度依恋依赖。 ——《第三辑 人格与教育》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好关系才能有好教育。青春期孩子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与他们自我的觉醒和对友谊的渴望有关。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中只要有一个地方得到温暖,他们一般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和危机。孩子的信任感、同理心和共情力,孩子的社会情感及交往能力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是他们最初的学习场。所以,家庭成员之间要学会沟通与互相理解,学会彼此信任和尊重,这同时也是父母在用自己的行为教育孩子。青春期的孩子比儿童时期的孩子更重视高品质的交往和更加智慧的爱,他们渴望友谊,渴望得到关注和关心,渴望得到信任和尊重。所以,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不能够再把他们当作不懂事理的孩子,当作教训责骂的对象,而是要把他们当作平等的朋友。如果不是如此,居高临下,我说你听,就会被青春期的孩子们拒之门外。孩子们也不会信任他们,会把他们视为“外人”甚至是“敌人”。 ——《第三辑 人格与教育》 本书是一部严谨的学术性著作,不仅突出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影响、父母对孩子发展的关键作用,而且分析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特殊现象,紧密贴合中国教育实际,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本书可以帮助、引导读者客观地认识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科学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