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学生悦读文库

成语故事/学生悦读文库
作者: 学生悦读文库编写组
出版社: 江西教育
原售价: 21.50
折扣价: 14.41
折扣购买: 成语故事/学生悦读文库
ISBN: 978753926752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比喻急于求成,贪图眼前利益。功:成功。近: 眼前的。出自西汉《春秋繁露·对 胶西王越大夫不得为仁》:“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 ,修其理不急其功。” ,,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 ,汉景帝时为博士官,以通晓 《公羊春秋》闻名于世。他专心治学,三年不到花园 游玩,很负盛名,当时的士人都以 师礼尊奉他。 在汉武帝时期,因朝廷长期对外用兵和统治者的 穷奢极欲,赋役日益苛重,致 使百姓怨声载道,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孕育着严重危机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 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采 纳了他的主张,董仲舒也被派遣 到诸侯王那里担任了国相之职。但是没过多久,董仲 舒却因才遭妒,备受其他官员 的排挤,后因提出“灾乱说”而被人诬陷有颠覆国家 的意图,差点被处死。汉武帝念 及旧情,亲自出面赦免了他。后来,汉武帝听从丞相 公孙弘的意见,将其派往胶西。 让他做了胶西王国相。 公孙弘与董仲舒同为儒学经师。公孙弘擅长逢迎 附和,深得汉武帝的器重,被 任命为丞相。董仲舒却时常不识时务,正言直谏,汉 武帝对他很头痛,所以敬而远 之。公孙弘一直都嫉妒董仲舒的才华,这次,他找到 了机会,希望可以一举铲除董仲 舒。举荐,也是有计划的谋杀。 胶西王是汉武帝的兄长,依仗自己是汉室宗亲, 有恃无恐,骄横暴戾。之前,朝 廷派去的国相统统被他以各种罪名斩杀,无一幸免。 幸运的是,因为董仲舒的声名 与才学,胶西王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十分敬重他。有 一次,胶西王对董仲舒说:“勾践 的贤明,加上范蠡、文种的才能,我认为这是越国的 ‘三仁’,你怎么看待这三仁呢? 当初齐桓公有问题请教管仲,我的疑虑就由先生解决 了。” 董仲舒回答说:“我才疏学浅,没能力决断大王 的疑虑。虽然如此,大王向我提 问,我不能不尽我所知回答。我听说,过去鲁国国君 问柳下惠:‘我想攻打齐国,你看 怎么样?’柳下惠回答说:‘不行。’他退下来满脸 忧愁地说:‘我听说,阴谋侵略邻国 的,不会向仁爱者讨教,这次国君为什么问我呢?’ 可见,柳下惠连被问都觉得羞耻, 更别说参与讨伐齐国了!由此看来,越国本来就没有 一个‘仁’,哪来的‘三仁’?所谓 仁人,是‘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端 正自己奉行的道义而不谋求眼前 的小利,修养自己信奉的理念而不急于取得成果)的 仁。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而使 社会风气大变,才是仁的最高境界,尧、舜、禹就是 榜样!” “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的人才是 仁人,急功近利者为小人。做事 情急于求成,只注重眼前的成效和利益,没有合理的 规划和长远的打算是很难获得 成功的。所以,小人也许可能得志于一时,但绝对不 可能大行其道。 家无长物,家里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做官清廉 或者生活清苦。出自《世说新 语·德行》:“对日:‘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 三国时出现了不少为官清正、处事淡泊的名士,王 恭就是这样一位。王恭,字礼 言,江苏太仓人,曾经担任过丹阳尹、中书令、太子 詹等职。王恭为官多年,一直对自 己严格要求,生活上非常简朴,他曾经说过:“我这 个人,‘做人无长物’。”说起来,这 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有一次,王恭随父亲——光禄大夫王蕴从会稽( 今浙江绍兴)到东晋都城建康 (今江苏南京)。会稽是一个盛产竹子的地方,竹制品 价格较便宜,于是,王恭买了一 张竹席带回家。 一天,王恭的朋友王大去看望他,两人坐在王恭新 买的竹席上聊天。王大见这 张六尺来长的竹席手工精致,式样新颖,非常喜欢。 他是个坦率的人,就直截了当地 对王恭说:“您刚从东边回来,想必这样的席子有很 多,您能不能给我一张呢?”王恭 当时没有说话,王大回家之后,王恭就命人将自己坐 的那张新席子给王大送去了。 这样一来,王恭就没有多余的竹席了,他只好每天坐 在一张草垫子上吃饭、读书。后 来,王大听说王恭每天都坐在草垫子上,很吃惊,他 对王恭说:“我以为您有很多的 竹席,才求您给我一张,没想到却是这样……”王恭 笑着答道:“您对我的了解实在 是太少了,我这个人在生活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多余 的东西!”王大听后,对王恭更 加敬佩了。P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