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夜话

红楼夜话
作者: 郝永勃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3.20
折扣购买: 红楼夜话
ISBN: 9787807682370

作者简介

郝永勃,现居淄博。中国作协会员。著有诗集《彼岸》《七月沙堡》《平民诗篇》,散文集《金芦笛》《心事录》《星汉灿烂曾几时》,文论集《鲁迅肖像》《春秋鲁迅》等10余部。

内容简介

尤三姐犹如剑鞘,几乎有她的情节,就有亮闪闪的剑出现。以剑为媒,既是定情之物,也是绝情之物。 当初选择什么不好,偏偏选择一把剑。那是双刃的剑,既能伤人,也能伤己,最终两败俱伤。她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皆缘于那把锋利的剑。 对照着写,一阴一阳,一虚一实。一个叫鸳鸯,没有等到做鸳鸯的事;一个叫司棋,却早早生了鸳鸯的情。司棋有着“高大丰壮身材的”,敢作敢当,像个“女汉子”。却是一步棋走错了,步步错。她假如不是迎春的丫头,而是探春的丫头,那命运会不会由此改变?迎春胆小、自私,只知自保;探春胆大、心细,懂得爱护身边的人。假如司棋跟了探春,可惜没有假如。 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她活着的时候,还体现在她去世之后。第九十五回“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颠”,元妃“忽得寒病”,“痰塞口涎,不能言语。见了贾母,只有悲泣之状,却少眼泪”,“目不能顾,渐渐脸色改变”。弥留之际,年老的为年轻的送别,一路悲戚。 她生于春天开始的时候,逝于立春后第一天,短暂的一生始终是一个谜。她属于春天,春天开花,春天不结果实。这不仅是她一个人的命,也是天下许多女人的命。黄泉路上无老少,也无贵贱,榴花开处不仅照宫闱,也照荒郊野外。 王熙凤与刘姥姥的缘分,曹雪芹写得很巧妙。让原本阶层观念重又很势利的贵族当家人,由衷地对一位乡下老妇人慷慨大方。也许是凤姐在冥冥中感到了有助于巧姐儿的未来吧,“那边屋里,只见堆着半炕东西”,在第四十二回,既简略地写,又详细地写,借平儿的陈述表现凤姐的慷慨大方。“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月白纱做里子。这是两个茧绸,做袄儿裙子都好。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这是一盒各样内造点心,也有你吃过的,也有没吃过的,……这一包是八两银子。这都是我们奶奶的。这两包每包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做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这都是凤姐在使巧。分得出远近亲疏,盛时为衰时着想。舍得送,使得也是巧劲儿,自己人永远是自己人。王夫人和凤姐是一条心,凤姐是王夫人的代言人。看上去是凤姐一个人在发声,却不知她背后还站着一个人。人和事,只有联系起来分析,才能看出点门道。谁真正当家,谁真正说了算,读透曹雪芹的文字,才能略知一二。 这是一部被誉为“相当好看”的《红楼梦》随笔,这里有作者进出“大观园”的浪漫想象和独特感悟,这本通过品“红楼”人物来咀嚼人生的书,是献给“红楼”迷的贴心之作。 如果说《红楼梦》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作者郝永勃写作《红楼夜话》就是“只取一瓢”。读《红楼梦》的人很多,敢写的太少,作者郝永勃正是“敢吃螃蟹的人”。 在大文化思考路数下解读红楼人物,将人生体悟注入其中,是一部“悟”出来的心灵随笔。 看似写“大观园”里里外外人生百态,实则写现实世界之人情世故。读罢会获得具有现实意义的启迪。 著名红学家马瑞芳、著名学者马知遥联袂推荐。 封面设计将古典与现代融合,活泼又不失典雅;正文插图精美;内容丰厚,但手感轻盈,非常符合文学爱好者们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