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属于祖国-功勋科学家黄旭华的故事

此生属于祖国-功勋科学家黄旭华的故事
作者: 徐鲁
出版社: 长江少儿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10
折扣购买: 此生属于祖国-功勋科学家黄旭华的故事
ISBN: 978757211574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924年前后,人类在 科学技术领域又取得了一 些前所未有的成果。 1922年,丹麦物理学家 玻尔,因为在原子结构和 辐射研究上的进展,获得 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的营养学家埃文斯和 毕晓普发现了一种“神秘 物质”,多年后被证实, 这是人类健康所必需的一 种营养物质——维生素E ;1924年,德国飞艇制 造先驱雨果·埃克纳指挥 飞艇跨越了大西洋;另一 位德国工程师安东·弗勒 特纳制造出了一艘960吨 的三桅纵帆船“布考”号。 全世界的物理学领域开始 进入一个群星璀璨、突飞 猛进的时代,海森伯、约 当等科学家,正向着量子 力学的高峰攀登…… 1924年2月24日(农历 甲子年正月二十),在中 国南方的广东省海丰县田 墘镇(今广东省汕尾市红 海湾开发区田墘镇)上的 一个“杏林之家”里,一个 小男孩哇哇大哭着来到了 人间。 谁也无法预见,这个 小男孩长大后,将会成为 一个怎样的人。行医乡里 、治病救人的黄家父母, 更不会想到,这个孩子在 未来的日子里,将会成为 一位隐姓埋名数十年的科 学英雄和国家功臣,成为 一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作为 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 和弹道导弹核潜艇总设计 师,被人们尊称为“中国 核潜艇之父”。 而此时,军阀混战带 来的血雨腥风,正在中华 大地上肆虐。年轻的中国 其产党人,肩负着救国救 民的大义和重任,同这个 古老而饱受磨难的民族一 道,在漫漫的长夜里跋涉 着、摸索着,一步步向前 迈进…… 世界也在耐心地等待 ,等待中国南方小镇上这 个小生命早日长大。 黄旭华的祖籍是广东 省揭阳县(今揭阳市揭东 区),到他祖父那一辈, 居住在揭阳县玉湖镇一个 名叫新寮村的古村落里的 黄氏子嗣,已是第九代了 。 黄家祖屋有个正式的 堂名,叫“崇德堂”。黄家 是家境殷实、崇德达理的 书香人家。 黄旭华的祖父名叫黄 华昌,是当地的一位“武 秀才”,懂一些医道,所 以,从黄旭华的祖父起, 黄家就是一个悬壶济世的 “杏林之家”。 黄华昌有三个儿子, 黄旭华的父亲名叫黄树穀 ,是黄华昌的第二个儿子 ,1892年(清光绪十八 年)出生在新寮村“崇德 堂”老屋。黄华昌对这个 儿子寄予了厚望,很小的 时候就把他送进了学堂, 同时把自己从医行善的家 风传给了这个儿子。 因缘巧合,就在黄树 毂进入中学念书、渐渐对 医术产生兴趣的时候,当 地一位很有名望的曾姓医 师,把自己的女儿送进了 一所女校学习,并且希望 有朝一日“女承父业”。这 位曾姓医师,就是黄旭华 的外祖父。曾家的女儿曾 慎其,就是黄旭华的母亲 。 黄、曾两个“杏林之家 ”的联姻,称得上是门当 户对;黄树毂和曾慎其两 个人的婚配,称得上是天 作之合。像那个时代里的 许多年轻人的婚姻一样, 黄树毂和曾慎其遵照父母 之命、媒妁之言,两个人 中学一毕业就成亲了。 1919年,这对小夫妻 一起来到汕头,进入一所 医院学习西医。黄树穀研 修的是内科,曾慎其主攻 的是妇产科。 1920年,这对年轻的 夫妇在海丰县捷胜镇开办 了自己的诊所,名为“黄 育黎医务所”。“育黎”, 是黄树毂的号。第二年, 勤奋敬业的夫妇俩,又把 医务所迁到了田墘镇上。 除了小小的医务所,他们 还增开了一间“育黎药房” 。从此,黄树毂一家就算 离开了揭阳新寮村的“崇 德堂”祖屋,在海丰县田 墘镇定居了下来。 黄树穀夫妇共生育了 九个子女。除了大哥黄绍 忠是在捷胜镇出生的,其 余的孩子都是在田墘镇上 出生的。夫妇俩相濡以沫 ,白头偕老,一辈子厮守 在这个南方小镇上,成为 小镇漫长的记忆和一代代 口口相传的故事中的一部 分。 今天,生活在这个小 镇上的人们,讲起黄旭华 的父母行医、济世和仁义 的故事来,如数家珍,比 对黄旭华的故事还要熟悉 。 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