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5.29
折扣购买: 动物肖像 驴(精)
ISBN: 9787200136142
尤塔 · 佩尔松 (Jutta Person), 文学批评家,文化学者。研究德语语言文学、意大利语言文学和哲学,2004年在德国科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为《南德意志报》、《时代报》、《文学》杂志、《哲学期刊》撰稿,《哲学期刊》编辑。2012年曾任德国图书奖评委。
1? 驴在听你说话 序言 驴的两只耳朵自然天成地神奇。它们既可以转动又可以摆动,活动半径之大,不容小觑。两只耳朵具有各自转动的本领,传递多种信息,堪称一绝。驴不仅能尖着长长的耳朵细听周围朋友和敌人的声音,还能用它们来传达自己的情绪:耷拉着耳朵或者摆弄耳朵,竖立起来,转动,或者各自绕圈。似乎有某种类似于螺旋桨、类似于机器似的东西附着其上,使耳朵 得以自行其是,并使驴身也可能瞬间离地飞升似的。谚语“相信飞起来的驴”(asino volante)在意大利语里意为相信所有的道听途说,那里的轻信者们至少还在追着一个未知的飞行物体, 而在德语里,这个谚语意为彻头彻尾的谎言。 驴耳朵不对称这一点尤其引人注目。如果是一头单独 的驴,它就会把两只耳朵倾斜着,一只向前,一只向后;或者一只向上,一只向下;右耳朵与左耳朵看上去不一致,习惯对称的人就会感觉失去了平衡。对称被视为美好,不对称往最好里说也是古怪。此外还有长度,因为如同所有引人注目的构形一样,有些出格的器官令人生疑,长耳朵也更多地被看作多疑而非有益。也正因为如此,几百年来丑角戴的滑稽帽都用驴耳朵来装饰。在动物和人类世界长耳朵是个问题。有良好听觉的长耳朵突变成愚蠢和胆小的象征;人们想象中的进攻者不是这样的,无论如何不会是长着长长煽风耳的物种。 2 驴有着一个具有性格特征的面容。在西方相面术起始阶段的文本里就已经把驴的耳朵、眼睛、上下唇、额头、鼻 孔和整个颅骨形状跟驴的特性联系了起来,后来又套用到人身上。人们预感,在个别地方或者全部地方跟驴长得相像的人不顺利。从古典时期以来,相面术就是门极富影响力的人体形态学,借助相面术人们想由外表推断出内在来。 古典时期以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外在的形象提供体的动物,在解释 人的这个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眼睛、鼻子、嘴、额头 或耳朵的样子和特征跟一系列的特性联系了起来,人们寄希望于透过身体能够窥见灵魂。 虽然相面术从一开始也受到一批著名人士——从苏格 拉底、狄德罗、利希滕贝格到黑格尔——的批评和蔑视,在 19世纪它进入了种族学说、犯罪人类学、精神病学和优生学。 相面术的基本思想本身后来被视为伪科学,可是它的通过身体推断出灵魂的方法却获得了承认,这对被考察的对象不利。 公元前300年的、误认为是亚里士多德所著的《相面术》(Physiognomonica)属于西方第一批相面术著述。这本确定类型的目录手册到19世纪被当作了亚里士多德的著述,后来被归为亚里士多德几位弟子所写。有两篇论文解释相面 术的方法和它的适用性。首先列出了20多种类型的人,例 如勇敢的、胆怯的、开朗的、悲伤的,以及他们各自的特 征。其中的许多类型,比如迟钝的、抑郁的、狂热的或者沮 丧的,都明显偏离于身体和精神的理想标准。后来,这份特 征和“固定的”身体部位的目录又有所扩展,因为那本误认为是亚里士多德所著的带图画的著作把声音、目光、肤色、 动作和体态也包括在内。 那本古典时期确定类型的目录手册被证实是西方动物 与人相对比的肇始之作。狮子、豹子、野猪、各种鸟儿、鹿、兔、绵羊、狐狸、猴、狗、牛、青蛙、公牛、马、山羊,当然还有驴,提供了可见的、在人身上再现的各类人等,勇敢、胆怯、狂热、沮丧、厚颜无耻、崇高、迟钝、贪 婪、抑郁或者腼腆本性之人的身体形状。驴在《相面术》里不得不充当了呆头呆脑、愚蠢和懒散之物。眼睛像驴那样 突出来的人,被归入愚蠢之列;有驴那种大奔额头的被视为 迟钝之人。几个世纪里一再拿厚嘴唇说事:尤其是如果上嘴唇或下嘴唇突出——这跟驴联系了起来,被看作是愚蠢的 标志;长耳朵干脆就归入“蠢驴类”名下,就好像完全不再有必要进一步解释。《相面术》对随后的相面术家的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这本书1527年在佛罗伦萨重新出版,之后有了许多版本。近代最著名的人的识别知识是吉安巴蒂斯塔·德拉·波尔塔(Giambattista della Porta)1586年所著的《论人相》(De humana physiognomonia),同样也是缺不了驴。这位那不勒斯的大夫和知识广博的学者500多页的作品以古典的《相面术》为指南,出版了若干个版本和译本。德文版的《论人相》(Menschliche Physiognomy)非常通俗。在吉安巴蒂斯塔·德拉·波尔塔的书里,人与动物的比较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他的书配了一套木版画插图,在各个章节里一再反复地出现各种与狮子、公牛、绵羊、山雕、野猪和驴子相像的人头。 《驴》是本社从德国引进的“动物肖像”系列图书之一,隶属于本社图书出版品牌“启蛰”产品线,是一套从动物的文化史角度来梳理动物图像演变的小丛书。这套书的装帧从纸张材料到工艺都十分讲究,是“小而美”出版品的典范。 愚蠢还是优雅?——驴在文化史中的真实形象:驴作为一种常见动物如何被认为是愚蠢的,而在西方文化传统中又如何变得与“和平”“谦恭”““强壮”“忍耐”等等美德联系在一起?书中展示了不同时期精美的关于驴的画作,以及驴的各个品种的精细绘图,。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驴?——关于驴性格的各种偏见:智商低下这种标签怎么被贴在了驴身上呢?这显然与完全真实的、草地上的驴不一样,自然研究者、相面术者、文学家和艺术家视域里的驴各不相同,陈腐的驴身上的愚蠢标签令人困惑。作者不厌其烦,追溯了人类偏见的来源。这令人忍俊不禁的讨论也让人回想人类自己的认识也许不那么充满智慧。 驴与人——驴子是如何进入人类社会的?:驴作为一种骑乘动物与人类的联系实在太久,这本小书搜集的关于驴子的故事引人入胜,各个时期的画作不失时机的呈现成为无可辩驳的明证,让读到故事的人对驴子肃然起敬。 “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自然史与文化史的完美结合:马高大、贵重、漂亮,那么为什么还要有驴呢?跟马相比,驴不得不“扮演一个非常恭顺和笨拙的角色”。作者从博物学家们对驴和马讨论的历史讲到人们对骡子,对人种之间的杂合后代的态度,以及对共同祖先的追溯。 “最美的书”——每一个细节都是设计:本套丛书用“最美的书”的标准来要求装帧设计,控制每一个细节,从成品尺寸到用纸的选择,从整体色彩控制到飘口尺寸都经过多轮讨论,做有质感的设计,做从未有过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