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现代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后三国
ISBN: 9787514315295
云淡心远,本名陈炜,江苏江阴人,天涯煮酒论史版著名作者,因常有神来之笔,被网友称为云真人。其历史写作坚持四个基本原则:有趣、有用、有新意、有心得。著有《隋唐前传之彪悍南北朝:双雄会》。
梁武帝萧衍此时已八十四岁高龄,在皇帝的宝座 上他已经坐了整整45年。 在战乱频繁的魏晋南北朝,这绝对是个让人难以 企及的天文数字。不信你 可以对比一下高欢的一生:高欢童年的时候,萧衍就 是梁朝皇帝;高欢结婚的 时候萧衍也是皇帝;高欢当上丞相的时候,萧衍依然 是皇帝;高欢死了,萧衍 居然还是皇帝…… 这次萧衍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还是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萧衍这个人吧。 他出身于著名世家大族——南朝四大侨姓“王谢 袁萧”之一的兰陵萧氏。萧衍的父亲萧舜之是南齐开 国皇帝萧道成的族弟,因功封临湘县侯。 他年轻时就博学多才,很有声望,与沈约、谢眺 、王融、萧琛、范云、任防、 陆倕等人并称竟陵八友。能与谢朓、沈约这样的大诗 人、大学者齐名,可见他 的学问之高。 他善于审时度势,判断精准。 公元493年,齐武帝去世后,他把宝押在齐高帝 的侄子萧鸾身上,并为其 出谋划策,最终使萧鸾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是为 齐明帝。从此,他深受信任, 开始担任中书侍郎等要职。 他精于骑射,胆识过人,富有军事才能。 公元495年,北魏军队南侵,他被任命为冠军将 军,作为江州剌史王广之 的副手援救义阳(今河南信阳)。当时其余的援军迫于 北魏军的声势,都畏缩不前。 他却自告奋勇,担任前锋,乘夜登上贤首山(今河南 信阳西南),占据有利地形, 随后与城内的齐军里应外合,大败北魏军。后来他又 数次率军与北魏军作战, 并以军功被任命为雍州(今湖北襄阳)刺史,成为手握 重兵的一方诸侯。 公元498年,齐明帝去世,十六岁的萧宝卷即位 。 萧宝卷是著名的小暴君,对于当皇帝,他的体会 是:治国很无聊,旅游很好玩,淫乱很带劲,杀人更 刺激…… 因此他穷奢极欲,杀人无数,淫乱无度,到处大 兴土木。 他还滥杀功臣,被杀的包括萧衍的大哥一尚书令 萧懿。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萧衍还不造反的话,要么是 二百五,要么是林黛玉。 公元500年11月,萧衍从雍州起兵,势如破竹, 很快就攻入建康,干掉 了萧宝卷。502年4月,他废掉他所立的傀儡皇帝萧宝 融,自己登上了皇位, 改国号为梁。 从此萧衍就成了梁武帝。 如果从个人的能力和品德上来讲,萧衍的表现堪 称完美。 他文武全才,德艺双馨,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的典型。 他是个学者。尤以经学、史学的研究最为卓著。 在经学方面,他曾撰有《周 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在 史学方面,他不满汉书等 断代史的写法,认为那是割断了历史,因而主持编撰 了六百卷的《通史》,不 过可惜的是,此书到宋朝时即已失传。 他是个诗人。其中以《东飞伯劳歌》最为著名: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 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法艳照里阊。南窗 北牖挂明光,幄帷绮帐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 ,空留可怜与谁同。 他是个才子。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围棋,他达 到国手水平;书法,他达 到国家一级书法家水平;骑马射箭,他达到全运会冠 军水平;最厉害的是他还 有个很奇葩的爱好一算命,史称其:阴阳纬候,卜筮 占决,并悉称善。 他是个劳模。工作极其勤奋,不分冬夏春秋,他 总是五更天就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甚至把手都 冻裂了。 他非常节俭。据说他一个帽子戴了三年,一床被 子用了两年,饭菜也很简单,只吃蔬菜和豆类,而且 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 他风度翩翩。无论多么酷热的天气,他都不会袒 胸露背。无论接见的是多 么渺小的一个人物,他都是文质彬彬,极为庄重。正 所谓:人是铁,范儿是钢。 他要的就是那种贵族的范儿、名士的范儿。 他不近女色——不过有点让人不那么佩服的是: 他是在五十岁后才这样的, 年轻时他还是很色狼的。 他在治国上似乎做得也还不错,正如庾信所说, “五十年中,江表无事”——这将近五十年的和谐和 稳定,就是对他功绩的肯定。 看起来,梁武帝似乎是个完美无缺的人。 而且,他本人好像也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这并不是事实。 上夭不可能让一个人完美,就像上天给了西藏清 澈的天空,也给了它稀薄的氧气。 实际上,梁武帝也有不少的缺点,尤其在他的晚 年表现得更为明显。 其一,佞佛无度。 公元519年,梁武帝亲受佛戒,法名冠达。从此 他成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极端的 佛教徒。 他不但自己笃信佛教,还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对 佛教的戒律做了一些富有 中国特色的修改,比如撞钟、吃素等——从此中国的 佛门弟子就失去了吃肉的 权利。 他为了弘扬佛法,在全国大建寺庙,广收僧人, 大兴佛事,花费无度,搞 得国库越来越空虚。而且由于塑造佛像金身需要大量 的铜,因此市面上的铜越 来越少,无奈,粱武帝只能罢铜钱改用铁钱,由于铁 钱容易伪造——谁家没有 锄头、钉耙等铁器啊,结果导致物价飞涨,百姓苦不 堪言。 他干出的最惊世骇俗的事情是曾先后四次舍身同 泰寺——不当皇上,偏要当和尚。大家以后不要叫我 陛下,我是出家人冠达。 然而大臣们不千了,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只好 出巨资(几乎每次都在一亿钱以上)把他赎回来。 信佛本无可厚非,但晚年的粱武帝做得显然是过 了。 他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和国家有限的财力,全部投 入到了无限的佛教事业中, 尽心向佛,无心治国。在他的观念中,为寺庙办事不 用考虑钱,为百姓办事考 虑不用钱。 这一切造成的后果是朝政日益混乱、国库日渐空 虚、百姓日益窘困,因此后来的史家称其为“佞佛” ,小子我认为并无不妥。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