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通史-镌刻在甲骨上的史诗:殷商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李学勤(1933—2019)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被学术界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与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1997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2013年获首届“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和“孔子文化奖”,2014年获首届国学大典“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2015年获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在甲骨学研究、青铜器研究、战国文字研究、简帛学研究等多学科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提出了“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走出疑古时代”等学术主张,引领和推进了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的发展。出版了《殷代地理简论》《东周与秦代文明》《古文字学初阶》《新出青铜器研究》《比较考古学随笔》《走出疑古时代》《简帛佚籍与学术史》《重写学术史》《中国古史寻证》《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清华简及古代文明》等学术著作40多部。郭志坤著名出版家、历史学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被出版界称为“学者型编辑”。曾担任文汇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荣获首届上海出版人金奖和“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策划了《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和“中国断代史系列”丛书,主编了《贤哲自述丛书》《香港全纪录》《澳门全纪录》,并著有《秦始皇大传》、《隋炀帝大传》、《荀学论稿》《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与陈雪良合著)、《提问诸子丛书》(与陈雪良合著)等。作者简介王进锋 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主要从事先秦史研究。曾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和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访学。出版著作多部;主持国家级社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在《考古》《文史哲》《史学月刊》《史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90篇。
内容简介
契是商人祖先。契的母 亲是来自有娥氏的简狄。有 一次,简狄和两个姊妹一起 洗浴于河川之中,看到燕子 衔卵并坠落下来,简狄就取 来含入口中,不小心吞了下 去,结果便怀上了契。商人 后代作的诗篇《诗经·玄鸟 》也说商族的诞生与燕子有 关。这些神话传说,其实反 映了商人的鸟崇拜倾向。契 长大之后,和族人居住于蕃 地。契生活的时代与舜、禹 大致相当,他曾经辅佐禹治 水,并立下了功劳。舜任命 他为司徒,主要负责教化百 姓;舜还将契封于商地,赐 予契和他的族人子姓。契被 商人称为“玄王”。 昭明是契的儿子。《世 本·居篇》记载,昭明时, 商族的居地在砥石。 相土是昭明的儿子。相 土时期,商族的活动范围非 常广泛,一度达到了“海外” (《诗经·长发》),海外 应指今山东的滨海一带。相 土还曾带领商人,将居邑迁 到了商丘。相土在征伐的过 程中,建立了东都,东都应 是相对于商丘而言的。相土 之时,夏代的君王太康由于 荒于政事,一度被别的氏族 夺取了政权,疏于对商族的 控制,商族得以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商族影响的扩大 ,与相土改进交通工具有关 系,他曾经“作乘马”。 在曹圉时期,随着夏王 朝少康的复国,商族重新恢 复了对夏的臣属关系。 相土之后,商族比较著 名的祖先是冥。冥担任过夏 王朝管理水利的官员,因为 勤政而死在治水的任上。卜 辞中商人的先公所说的有季 ,应当就是冥。商代有郊祭 之礼,郊祭不是一般的祭祀 ,而是祭天和祭祖之礼,祖 先有功于当世者才能享受郊 祭。商族的后人把冥与契、 汤相提并论,并且用隆重的 郊祭来祭奠他。 振是亥的错写。亥就是 王亥,为冥之子。亥之称“ 王”,也许是后代商人对他 的追封。甲骨文中对王亥的 祭祀卜辞众多。王亥时期, 商人驯服了牛来拉车,文献 中称为“作服牛”(《世本· 作篇》)。此时,商族居住 于今河北中部和河南北部一 带,其北部和有易相邻。有 易氏的首领绵臣最终将王亥 杀死,并夺取了商族的牛羊 。商族人在王亥之弟王恒的 率领下夺回了牛羊,王亥的 儿子上甲微(又称微)还联 合河伯攻打有易,杀死了他 们的首领绵臣。王亥有时又 被商人称为“高祖亥”,商人 用隆重的祭礼来祭祀他。 上甲微为商族势力的继 续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如上所言,他曾联合河伯打 败有易氏,还平定了诸弟之 间的权力斗争。商族可能在 微的时期,进入了有文字记 载的阶段。商族人对于祖先 的祭祀有一个周祭制度,即 对上古以来的祖先轮番地、 周而复始地进行祭祀——微 通常位于首位。这是商人对 于微的贡献的肯定。 报丁、报乙、报丙往往 被合称为“三报”(《合集》 32391。本书所引甲骨文著 作的作者及出版情况均见本 书的第四章第三节《甲骨文 的著录》,后同)。示壬、 示癸被称为“二示”。这五个 先公有时又被称为“三报二 示”(《合集》27083),他 们在周祭制度中有明显的序 列。他们以干日(用十个天 干来记日,叫“十干日”)称 名的现象很值得重视。这个 时期,商族的势力继续发展 ,为成汤灭夏做好了准备。 同时,商人的都城迁徙明显 频繁于其他阶段。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