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漫稿(精)/大家小书

古典小说漫稿(精)/大家小书
作者: 吴小如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1.30
折扣购买: 古典小说漫稿(精)/大家小书
ISBN: 9787200120875

作者简介

吴小如(1922—2014),原名吴同宝,曾用笔名少若,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吴小如先后就读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受业于朱经畲、朱自清、沈从文、废名、游国恩、周祖谟、林庚等著名学者,是俞平伯先生的入室弟子。吴小如在中国文学史、古文献学、俗文学、戏曲学、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被认为是“多面统一的大家”。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著有《古典诗文述略》《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古文精读举隅》《台下人语》《今昔文存》《读书拊掌录》《心影萍踪》《莎斋笔记》《常谈一束》《霞绮随笔》及《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吴小如卷》等,译有《巴尔扎克传》。

内容简介

正如世界上一切文学发展的规律一样,我国的小说最早也是渊源于神话和传说的。神话是上古劳动人民对于自然现象素朴的解释,和企图征服自然以减轻自己劳动的美丽的幻想;传说则是人民群众对于自己祖先(半神化的人物)的英雄事迹的歌颂和描述。它们的形成由简单而繁复,由口头流传而逐渐变成书面记载。它们不但是小说的渊源,也是人类历史的渊源。最早的历史同神话传说几乎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到了后来,那些包含神话和传说的成分较重,或者未经过当时统治政权直接干涉因而传闻异辞、更主要的是其立场观点不尽符合于当时统治阶级利益的作品,就被称为“野史”,以与所谓的“正史”区别开来。从文学角度来看,先秦两汉以来的“野史”恰好成为从神话传说过渡到正式小说的桥梁,像《山海经》、《穆天子传》以及《燕丹子》等,就最能说明这种性质。而我国的“野史”一类的作品,一直被认作小说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我们祖先撰写历史著作的方法和后世创作小说的方法也有不少相通之处,恐怕正是由于这个缘故。   时代再晚一些,带有较浓厚的神话和传说色彩的作品就渐与专记“人事”的野史(鲁迅先生称之为“志人”小说)分清畛域,前者便成为魏晋六朝以来的“志怪小说”。所谓“志怪”,正说明它与神话传说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由于西汉时阴阳五行之说的盛行,由于东汉中叶以后道教思想在民间的传播,由于魏晋以后佛老思想的曼衍成风,这就形成了“志怪小说”的特色。在现存的六朝志怪小说中,除保存一部分神话传说之外,多数是带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宣传因果报应的记载,以及一些求长生不老、白日飞升的宗教故事。另外,属于“野史”范围的作品也逐渐系统化了,有的专记一时一地的史实(如《吴越春秋》《华阳国志》),有的专记某一阶层中人物的清言逸行(如《世说新语》),其中虽不免有神怪成分,但就其整体来看,已纯为“志人”的作品了。   作为文学作品来看,“志怪小说”和“野史”中有不少值得肯定的东西,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社会上各阶级之间的种种矛盾。有些故事的出发点,明显地与当时的统治阶级相对立,其是非爱憎的倾向是非常清楚的。某些“志怪小说”中保存了极富于幻想力的出人意表的故事情节(如《搜神记》《幽明录》《续齐谐记》等书所载的故事“杨林入梦”“阳羡鹅笼”之类都很有名),“野史”中有不少故事对人物形象和个性的刻画描述已颇具规模,记述者往往用极简单而生动的笔墨就能把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勾勒出来。而唐代的传奇小说,就正是在这个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并在其本身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环境中产生出来的。   …… 跟小说一样好看的文学评论;大文学视野,广角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