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力
作者简介
山下英子,一般财团法人“断舍离”代表,“断舍离”推广人。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从瑜伽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中提炼出“断舍离”的思维方式并用于日常生活的“整理”,逐渐建立起任何人都能做到的“自我探查法”。“断舍离”也是刺激思维新陈代谢的思路转化法。现在,在日本本土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不论年龄、性别、职业,规模庞大的支持者们都在自发倡导“断舍离”。从首次出版的《断舍离》面世以来,山下英子独著、主编的众多“断舍离”相关图书也在亚洲、欧洲各国出版,成为累积销量超过900万册的现象级畅销书。现在,除了书籍出版,作者还通过互联网、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全力发展断舍离事业。 面向读者征集读后感或“我与断舍离”的故事,不限形式,参与者将有机会优先获得断舍离相关新书或周边,优秀分享者将获得作品在山下英子官方微博展示的机会。
内容简介
物品是“心灵的形态化” 断舍离——清除不需要、 不合适、不舒服的物品。 断舍离——实现从无意识 到有意识的转变,摆脱“不 知不觉”。 断舍离——更迭。用需要 、合适、舒服取代不需要, 不合适、不舒服。 断舍离——筛选出对现在 的我而言重要的物品,不稀 里糊涂地添置物品。 断舍离——重新追问事物 的前提,重新审视看起来理 所当然的观念。 断舍离——找回新陈代谢 的“流动状态”。 断舍离——遵循宇宙法则 的生命机制。 我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 语言诠释断舍离,但若让我 用一句话概括断舍离的精髓 ,我会这样回答: “断舍离,就是重新审视 关系。” 无论对待物、事还是人 ,都是如此。断舍离时刻关 注自己和对方目前是什么关 系。 我们需要看清的,既不 是“自己”,也不是“物品”, 而是“自己”与“物品”之间看 不见、摸不着的“关系”。 众所周知,断舍离是一 种方法论,让我们对不需要 、不合适、不舒服的物品放 手。 这种方法论的目的是什 么呢?是为了让居住空间变 得舒适惬意吗?这么说也没 错。但是实际上,若说这种 方法论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大 家养成本书标题所说的“自 在力”,也并非言过其实。 下面,我们将围绕“关系 ”这一关键词,看一看“自在 力”究竟是什么。 或许可以说,断舍离原 本想要收拾的就不是物品, 而是内心。 断舍离将物品理解为“思 维的证据”,也就是“心灵的 形态化”。物品,是我们在“ 选择、决断”的基础上,经 由获赠、购买等途径所获得 的“结果”。现在我们眼前的 每件物品,来龙去脉都各不 相同。如此说来,堆放在居 住空间和办公场所这些我们 所处的环境里的物品,全部 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形态化 表现。 没错,实际上,断舍离 就是通过物品这一“有形世 界”,来激活思维和情感所 在的“无形世界”。 或者也可以说,物品是“ 人际关系的映射”。从喜欢 的人那里收到的礼物,让人 心花怒放。从讨厌的人那里 收到的物品,则会被束之高 阁。面对某件物品时产生的 情感,如实地反映出了自己 与物品赠予者之间的关系。 另外,如果你是与家人 或别的什么人同住,物品或 许还会被用来划分势力范围 ,与对方争夺地盘。虽然我 们口口声声说着“都是因为 对方的东西,房间才收拾不 好的”,把责任归咎于对方 。可一旦进行断舍离就会发 现,没用的东西里,居然有 一大半都是自己的。越是别 人的东西,我们看着就越像 破烂,因为我们总是习惯于 在不知不觉间将自己正当化 。 换句话说,物品与人际 关系密切相关。 因此,物“既是物,又非 物”。这话听起来颇有几分 禅意。在断舍离中,我们便 将物品理解为“将无形事物 有形化的存在”。 通过与物品面对面,看 清自身思维、感情的形态。 这便是断舍离所采取的方法 。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