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言实
原售价: 36.80
折扣价: 20.70
折扣购买: 海权论
ISBN: 9787517110798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1914): 美国历史上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海军战略理论家和历史学家。被美国史学界称为“海权论的思想家”、“带领美国海军进入20世纪的有先见之明的天才”。 主要作品有阐释其理论的“海权论三部曲”——《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对法国革命和帝国的影响》、《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及《海军战略》等。
第一章海权诸要素之探讨 从政治和社会的观点来看,海洋首先并且最为明 显地呈现给人们的就是,它是一条广袤的通途;或者 更准确一点来说,是一条宽广的公用通道,人们可以 在这条通道上向四面八方通行。但其中存在着一些交 通繁忙的线路,这表明还是有着一些控制性的原因, 才使得人们选择了这些交通路线而不是其他的路线。 这些交通路线被称作“商路”;而决定它们成为商路 的原因,则应从世界历史中去寻找。 虽说海洋上有着人类所熟知或者不熟知的种种危 险,但经由水路旅行或者说水上交通,一向都比陆路 更容易,花费也更少。荷兰的贸易业之所以获得了伟 大的成就,非但是由于其海上航运,也是由于它有着 无数风平浪静的水道,使得人们可以经由费用不高而 快捷的通道进入荷兰以及德国内地。水路运输相对于 陆路运输的这一优势,在陆路数量很少、路况又不佳 、战乱频繁、社会不安定的历史时期,则显得更为突 出,就像200年前的情况那样。虽说那时的海上交通 有遭遇海盗的危险,但还是比陆上交通更加安全和快 捷。当时的一位荷兰史学家在评估荷兰与英国开战的 可能性时,从中注意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英国的水 道并未充分深入到该国内陆;由于陆路状况糟糕,故 要将货物从英国的一地运往另一地,就必须经由海路 ,所以在途中就有可能被敌军夺取。至于纯粹的内陆 贸易,如今通常都已不再存在这种危险了。目前,在 大多数文明国家,即便沿海贸易遭到破坏或者没有沿 海贸易,也只是会让人觉得不方便罢了;但是,水上 交通依然是费用较低的一种运输方式。虽说如此,晚 至法兰西共和国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战争期间,那些 熟悉这一时期历史的人都知道,而从发展于这一时期 的一些消遣性海军文学作品当中也可看出,人们经常 提及沿着法国海岸线到处劫掠的私掠船队,尽管此时 海上到处都是英国的巡逻舰船,而英国国内也有着良 好的内陆道路。 然而,在现代环境下,国内贸易只是沿海国家商 业的一部分罢了。外国出产的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 都得用本国船只或外国船只运送到本国的港口来;然 后,这些船只又会载上该国的产品返航,或是农产品 ,或是手工艺品;而每一个国家,都希望这种海上运 输由本国的船只来进行。如此往来航行的船只,必须 拥有安全的返航港口,并且在整个航行过程中,必须 充分得到本国的保护才行。 在战争时期,就必须由武装运送来实施此种护卫 了。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之所以需要海军,原 因即在于存在和平海运这一事实;并且,海军会随着 和平海运的消失而消失,除非是一个国家有着侵略野 心,纯粹将它作为军事编制中的一个分支。由于美国 目前并无侵略目标,由于其海上贸易已经消失,所以 其武装舰船数量减少、民众对海军兴趣渐失,完全是 一种合乎逻辑的结果。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只要人 们再次发现海上贸易有利可图,就会重新出现一种规 模巨大的海运事业,迫使军事舰队重新发展起来。有 可能,当穿过中美地峡的运河开通之后,那种侵略的 欲望可能会很强大,从而导致出现相同的结果。然而 ,这一点还是未知之数,因为一个太平而趋利的国家 是不会眼光远大的;而要做好充分的军事准备,则需 要远大的眼光,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时代。 一旦一个国家的非武装舰船或者武装舰船从本国 海岸起航,人们很快就会感受到船只赖以进行和平贸 易、避难和补给的种种需要了。如今,世界各地都可 找到虽说陌生、态度却很友好的港口;当和平是世界 主流的时候,有这些港口的庇护就足够了。不过,虽 说美国已经得天独厚,享受了长久的和平形势,但情 况不会总是这样,而和平也并非总能永远持续下去。 在早期,那些希望同新的、未开发的地区进行贸易的 海上商务人士,是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冒着在猜忌 或者怀有敌意的国度上岸的危险出海的;并且,要想 采集到能够装满船只、有利可赚的货物,往往耗时甚 久。因此,他们会本能地在商路的尽头寻找一个或者 多个驻地,无论是通过武力取得还是通过好感获取, 以便让自己或代办们在该地拥有合理的安全保障,以 便让自己的船只能够安全地泊锚,并且能够持续采集 该地的适销商品,然后等着本国舰队到来,带领他们 回国。由于利润巨大,风险也高,所在这些早期的航 海活动中,这样的驻地自然就越来越多,最后变成了 各个殖民地;这些殖民地的最终发展和成功,则取决 于其所属国家当中的天才人物和政策,而其发展与成 功又构成了世界历史、尤其是世界海洋史的一大组成 部分。殖民地的出现和发展,并非都像上面所描述的 那样简单而自然。许多殖民地在其计划与成立之时, 都是统治者的行动而非个人行为,所以更多的是一种 形式,纯属政治考量;不过,贸易站点及其日后的扩 张和探险者唯求谋利的行为,它们的出发点与本质, 都跟经过深思熟虑的组织并特许建立起来的殖民地是 一样的。在这两种情况下,母国都是在国外获得了据 点,找到了出售本国商品的新途径和一种新的海运领 域,使本国人民有了新的就业机会,并使本国获得了 支援和财富。 然而,当商路另一端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之后,所 有的贸易需求并非全都就此得到了满足。航程既遥远 又危险,而海上经常到处都是敌人。在各国纷纷进行 殖民的那些年代,海洋基本上处于一种无法无天的状 况,可如今的人几乎都已完全忘记这种情况了;当时 的海洋国家之间通过和平解决争端的情况,是极为罕 见的。这样一来,就需要在商路沿线设立驻地了,比 如好望角、圣海伦那以及毛里求斯,其主要目的原本 并非是为了贸易,而是为了防卫和作战;这样一来, 也就需要占据诸如直布罗陀、马耳他和圣劳伦斯湾入 口的路易斯堡等要塞了——占领这些要塞的意义,主 要是战略性的,虽说情况并非一概如此。从特征上来 看,殖民地和殖民据点有的时候是商业性的,有的时 候又是军事性的;同一个地方从两个方面来看都同等 重要,比如纽约,则属于例外情况。 在这三个方面——产品与商品贸易的必要性,实 施商品贸易的海运,促进和扩大海运规模并且通过增 加安全地点而有助于保护海运的殖民地——当中,我 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历史、政策以及临海国家的关键线 索。政策既会随着时代精神的不同而改变,也会随着 历任统治者的性格与眼光不同而改变;但沿海国家的 历史,却较少由政府的英明与远见所决定,更多的是 取决于其地理位置、国土范围、资源配置、人口数量 以及民族性格——总而言之,即是由我们所称的自然 条件所决定。然而,我们非但必须承认,而将来也会 看到,个人在某些特定时期的英明之举或不明智的行 为,对于广义上的海权发展产生了一种极大的修正性 影响;这种影响,不但包括利用武力统治海洋或其一 部分的海上军事力量,还包括了和平贸易,以及使得 军事性舰队自然而健全地出现并且是确保军事性舰队 安全之基础的海运。P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