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精)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精)
作者: (美)克里斯·米勒|责编:尚婧//方程//陈源//潘海林|译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83.20
折扣购买: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精)
ISBN: 9787213112539

作者简介

[美]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学院国际史副教授,美国企业研究所珍妮·科克帕特里克(Jeane Kirkpatrick)客座研究员,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欧亚区主任,宏观经济与地缘政治咨询公司格林曼特主任。《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特约撰稿人。拥有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和哈佛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 译者简介: 蔡树军,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电子工程系博士。曾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讲授集成电路原理及制造等课程。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某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半导体研究工作,已联合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曾以第一完成人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1年获中共中央组织部等部委颁发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内容简介

第25章 克格勃 T 局 弗拉基米尔·维特罗夫(Vladimir Vetrov)是一名克格勃情报人员,但他的生活更像契诃夫的故事,而不像詹姆斯·邦德的电影。他的克格勃工作是官僚主义的,他的情妇远非超级名模,他的妻子对她的狗比对他更深情。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末,维特罗夫的职业生涯和他的生活已经走到了尽头。他鄙视自己的办公室工作,并且被老板们忽视。他讨厌他的妻子,因为他的妻子和他的一个朋友有染。为了散心,他要么去莫斯科北部村庄的小木屋里,那里不通电,很原始,要么留在莫斯科买醉。 维特罗夫的生活并不总是那么乏味。20 世纪 60 年代初,他在巴黎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外国职位。作为一名“外贸官员”,他的任务是根据亚历山大·肖金的“复制”策略,搜集法国高科技产业的秘密。1963年,也就是苏联建设从事微电子研究的科学家之城泽列诺格勒的同一年,克格勃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T 局,它代表技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份报告警告说,T 局的任务是“获取西方设备和技术,以提高苏联生产集成电路的能力”。 据报道,20 世纪 80 年代初,克格勃雇用了大约 1 000 人来搜集外国技术。大约有 300 人在外国工作,其余大部分人在莫斯科卢比扬卡广场的克格勃总部的八楼,位于斯大林时代的监狱和刑讯室顶上。其他苏联情报机构,比如军方的 GRU(格勒乌),也有专门从事技术搜集的情报人员。据报道,苏联驻旧金山领事馆有一个由 60 名特工组成的团队,目标是硅谷的科技公司。他们直接偷走芯片,或者从黑市上购买由小偷提供的芯片。比如 1982 年在加利福尼亚州被捕的“独眼杰克”,他被指控将芯片藏在皮夹克里,从英特尔工厂偷走芯片。苏联情报人员还要挟能够获得先进技术的西方人——当时,住在莫斯科的一家英国计算机公司的一名英国雇员从高层公寓楼的窗户“坠落”后死亡。 1982 年秋季,一群罗德岛渔民从北大西洋水域拖出一个奇怪的金属浮标,这表明情报搜集在半导体领域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个神秘的浮标被送到军事实验室后,被确认是苏联的监听设备,里面使用了TI 5400 系列半导体的完美复制品。与此同时,在英特尔将微处理器商业化之后,肖金关闭了一家试图生产类似部件的苏联研究单位,转而仿制美国微处理器。 但“复制”策略远不如苏联监视浮标表现得那么成功。拿到几个英特尔的最新芯片,甚至通过中立的奥地利或瑞士的空壳公司,把一整批集成电路转移到苏联,通常都不难。但美国的反情报部门偶尔会揭开苏联在第三国活动的特工的面纱,因此这从来不是可靠的供应来源。 搜集到的芯片设计资料只有在苏联能够大规模生产时才有用。这在冷战初期很难做到,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已变得几乎不可能。随着硅谷将更多晶体管塞进硅片,制造芯片变得越来越困难。克格勃认为,盗窃行动为苏联半导体生产商提供了非凡的秘密,但获得一个新芯片的设计资料并不能保证苏联工程师能够生产它。克格勃也开始搜集半导体制造设备。美国中央情报局声称,苏联几乎已经获得了半导体制造所需的所有设备,包括 900 台用于制备原材料的西方机器,800 台用于光刻和蚀刻的机器,以及 300 台用于掺杂、封装和测试芯片的机器。 然而,工厂不仅需要全套设备,当机器发生故障时还需要备件。有时,外国机器的备件可以在苏联生产,但这带来了新的效率低下和备件缺陷问题。盗窃和复制系统的运作一直不足以让苏联军事领导人相信他们有稳定的高质量芯片供应,因此他们尽量减少了器件和计算机在军事系统中的使用。 1965 年,当克格勃第一次将维特罗夫派往巴黎时,T 局几乎不为人所知。维特罗夫和他的同事们经常以苏联外贸部的雇员身份来做卧底。当苏联特工访问外国研究实验室,与高管结交,并试图搜集外国工业的秘密时,他们似乎只在做外贸官员的“日常工作”。 如果维特罗夫没有决定在回到莫斯科后,给他乏味的生活增添佐料的话,那么 T 局的运作可能仍然是国家机密。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初,他的仕途停滞不前,婚姻破裂,生活分崩离析。他和詹姆斯·邦德一样是一个情报人员,但案头工作多,马提尼酒少。他决定给一位巴黎熟人寄一张明信片,让生活变得更有趣,他知道这位熟人与法国情报部门有联系。 很快,维特罗夫就将数十份关于 T 局的文件交给了他在莫斯科的法国经办人。法国情报部门给他的代号为“告别”(Farewell)。总的来说,他似乎提供了数千页来自克格勃的核心文件,揭露了一个专注于搜集西方工业机密的庞大官僚机构。一个关键的优先事项是“先进微处理器”,苏联不仅缺乏熟练的工程师,还缺乏设计尖端处理器所需的软件和生产它们所需的设备。西方情报人员对苏联搜集了多少东西感到震惊。 在与法国特工会面的例行过程中,维特罗夫发现了一项新的活动,但他没有找到满足感。法国人从国外给他送礼物,让维特罗夫的情妇开心,但维特罗夫真正想要的是他的妻子爱他。他变得越来越失去理智。1982 年 2 月 22 日,维特罗夫在告诉儿子他打算与情妇断绝关系后,他在莫斯科环城路上的车里刺伤了情妇。直到维特罗夫被警方逮捕,克格勃才意识到,维特罗夫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并且将 T 局的秘密交给了西方情报部门。 法国人很快与美国和其他盟国情报机构分享了有关维特罗夫的信息。作为对策,里根政府发起了“出埃及记行动 ”(Operation Exodus),加强了对先进技术的海关检查。到 1985 年,美国通过该行动查获了价值约 6 亿美元的货物,并导致约 1 000 人被捕。当谈到半导体时,里根政府声称已经阻止了“美国技术向苏联的大出血”,这可能夸大了严控的影响。苏联的“复制”策略实际上使美国受益,因为这在客观上延续了苏联技术落后的态势。1985 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对苏联微处理器进行了研究,发现苏联生产了英特尔和摩托罗拉芯片的复制品,这些产品像钟表一样准确。苏联总是落后五年。 1.一本书读懂芯片发展史与竞争史。本书讲述了全球半导体行业早期的技术突破,仙童半导体、德州仪器、英特尔、华为等各家芯片巨头的创业发展,以及美国、苏联、日本、韩国和欧洲各国为了这场科技战争而进行的长达数十年的斗争历程。 2.本书将宏大话题写得通俗易懂。本书共有54个章节,每一章都干货满满、清晰好读,集科技冒险、商战故事、大国博弈于一体,将芯片历史融合经济、技术、战略分析,即使是非专业读者,读起来也毫不费力。 3.本书对理解当今世界至关重要。本书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美国政府、企业家以及智囊团的真实想法,为我们正经历的“卡脖子”难关找寻历史启示,也为我们理解当前芯片局势、当今世界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4.本书获中外知名人士重磅推荐。科学作家万维钢作序,郭奕武(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冯锦锋(知名半导体产业专家)、吴晨(《经济学人·商论》总编辑)、保罗·肯尼迪(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英国历史学家)、劳伦斯·H. 萨默斯(美国财政部前部长)、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美国海军上将)等。 5.获奖众多。本书荣获《金融时报》2022年度最佳商业图书、《经济学人》2022年度最佳图书、《纽约时报》畅销书、豆瓣2023年度商业·经管好书、2023年专业出版商杰出作品奖、入围莱昂内尔·盖尔伯奖、腾讯研究院2023年新春书单、腾讯研究院2023年新春书单、FT中文网2023年度商业书单、京东2023年度百大好书、得到2023年度十大好书、探照灯2023年度十大科普新知翻译佳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