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在伦敦

老舍在伦敦
作者: (英)安妮·韦查德|责编:牛炜征|译者:尹文萍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9.44
折扣购买: 老舍在伦敦
ISBN: 978755965830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序 言 1928年秋,布鲁姆斯伯里 1928年9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布鲁姆斯伯里一间离 罗素广场不远的廉价公寓里冷风阵阵。屋里有一名来自 中国的年轻人,穿着一套薄哔叽洋服,正蜷缩在按表计 费的煤气炉前瑟瑟发抖。年轻人管这种炉子叫“吸血鬼 ”,此刻最让他犯愁的是身上仅剩下一个先令来“喂” 它。现在是穿羊毛衫的季节了。他身上这套洋服还是四 年前在上海的一家高档西式百货商场买的,到了伦敦才 发现,无论春夏秋冬,这里的气候都不适合穿哔叽布料 。晚餐铃响了,他肚子饿得直叫,但像这样的周末,他 一般会避免出现在餐厅。因为临近尤斯顿站、国王十字 站和圣潘克拉斯站等交通枢纽,住在这里的主要是销售 员,来自英国殖民地的留学生,手头拮据的职员和年龄 不详、身份不明的单身女人。一到周末,大部分住户不 是外出,就是回到位于郊区的家中,餐厅里空空荡荡。 要是有人在这时候进来用餐,女侍者就会面露愠色,这 让年轻人很不舒服。这天早些时候,年轻人特地告诉女 侍者自己会出去吃饭。女侍者冷冷地回了一句:“哎呀 ,那敢情好。”这句话现在还回荡在年轻人的脑中。他 顾不得咕咕叫的肚子,也顾不得那台专门吃钱的煤气炉 的温度越来越低,始终在埋头写作。他愤愤地写道:“ 只有大英博物院后面一带的房子,和小旅馆,还可以租 给中国人;并不是这一带的人们特别多长着一分善心, 是他们吃惯了东方人,不得不把长脸一拉,不得不和这 群黄脸的怪物对付一气。” 如果我的描述让读者以为,这不过又是一位背井离 乡、独居在伦敦的文人,整日奋笔疾书却又默默无闻, 那便是我误导诸位了。事实上,他现在所写的是他的第 三部作品。旅居伦敦的四年里,老舍在位于芬斯伯里广 场的东方学院教授汉语。他的学生中有初出茅庐的传教 士,有乏味无趣的家庭主妇,还有不少当地的银行和政 府职员,这类人经常吵吵闹闹。其中还有一个名叫格雷 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的年轻人,对中国事物 很是着迷。此时的老舍正在白话文创作领域书写自己的 名号,已有两部作品在当时中国最具盛名的现代刊物之 一——《小说月报》上连载,前途一片光明。 老舍在《老张的哲学》(1926)和《赵子曰》 (1927)中深情而细致地追忆了故乡北京,在一定程度 上缓解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如今他正在写作一部全然不 同的小说—《二马》(1929)。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人 一直对英国深恶痛绝,而这部小说将向读者展示中国人 在英国首都的生活,既作为对英国帝国主义思想的控诉 ,也作为对中国人民的警醒。女侍者的冷嘲热讽依然让 老舍耿耿于怀,他飞快地在纸上写道:“二十世纪的‘ 人’是与‘国家’相对待的:强国的人是‘人’,弱国 的呢?狗!……中国人!你们该睁开眼看一看了,到了 该睁眼的时候了!你们该挺挺腰板了,到了挺腰板的时 候了!—除非你们愿意永远当狗!” 老舍属于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