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浪费

教育的浪费
作者: [美]布莱恩·卡普兰(Bryan Caplan)
出版社: 中译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6.80
折扣购买: 教育的浪费
ISBN: 9787500171119

作者简介

布莱恩·卡普兰,1997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卡托研究所(The Cato Institute)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公共经济学、心理学与经济学、家庭经济学等。曾在《美国经济评论》《经济学杂志》等学术期刊发表文章。他的首部学术著作《理性选民的神话》于2007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2007年度最佳图书(政治类)”,并获2008年独立出版社书籍银奖。

内容简介

问题的关键是,为何雇主如此看重学生在校的成绩和文凭呢?社会上有一个通俗易懂的说法:学校教给学生实用工作技能。如果1个学生成绩差,未能获得文凭,那么他习得的技能必然很少。这种说法并非绝对错误。的确,学校传授的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在大多数职业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教育旨在培养工作技能"这一说法(社会科学家称之为"人力资本理论")却回避了一些令人费解的问题. 首要的问题是:从幼儿园开始,学生花费数千小时的时间来学习各种科目,但是这些科目与现代劳动力市场并不相关。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英语课把重点放在文学和诗歌上,而不是侧重于工作实践的商务与科技写作上?为什么高等数学课上要费心研究几乎没有学生能听懂的证明题?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说,他们何时才能用得上学校教的历史知识、三角学知识、艺术知识、音乐知识、物理知识,甚至体育知识以及学校教的外语呢?比如西班牙语、法语,还有拉丁语(信不信由你,高中阶段的学校仍然在教拉丁语)。班上的捣蛋鬼总是喋喋不休地嘲讽道:“学校教的这些东西与现实生活能有什么关系呢?”的确,这就是问题所在。 如果教育希望通过提高学生的技能来增加未来收入,为什么学生必须学习那些不切实际的科目呢?同样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学校不开设一些实用性强的科目呢?为什么教育工作者不告诉学生普通职业的薪酬情况和工作满意度呢?为什么不教他们怎么进入各种不同的行业呢?为什么不传授前沿的知识和技能,助他们在瞬息万变的职场中谋得一席之地呢?为何不花上一年时间,指导他们写出漂亮的简历,或培养他们乐观进取的工作态度呢?如此疏忽,实在不该。 既然学校课程与就业市场的关联不大,那么,为什么学业优异的学生大多能在就业市场上大放异彩呢?着实令人费解。教育系统培养学生成为职场上的工作者,整个过程就像魔法一样,颇为“神奇”。政府将巨大的教育权力下放给大学这座象牙塔中的教师,教师按照要求,行使教育权力:学生必须学习教师所钟爱的科目。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掌握程度,对他们进行成绩排名。学生很快就会忘记所学的大部分内容,因为"他们再也用不上那些知识"。虽然没人强迫雇主们在招聘毕业生时必须参考(或者多大程度参考)象牙塔对学生的“裁决”——学习成绩,但是,雇主们却纷纷自发地把成绩单当作决定雇用对象和判定薪酬等级时的黄金标准。 1.选题为当下热点,今年越来越多大学生,研究生放弃“高薪职位”开始送外卖等我们刻板印象中与其学历不匹配的工作。这是否预示着追求高学历教育的时代正在发生变化 2.本书深刻探讨了高学历的光环悄然消失的背后,职业教育或许更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 3.本书中大量的夯实数据,告诉读者真是的教育投资或许远大于日后的教育回报 带领读者重新认识获取学位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