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先生

螺蛳粉先生
作者: 马中才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29.90
折扣购买: 螺蛳粉先生
ISBN: 9787521224238

作者简介

马中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青年作家班学员,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螺蛳粉先生”品牌创始人,广西袋装螺蛳粉第一人。2010年开始从事螺蛳粉的研发工作,现任广西小马一九八零餐饮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中才从小爱好文学,已出版小说《黄了青梅》《我的秀秀姐》《一池水葫芦》《且让我忧伤》等八部。

内容简介

第一章/一梦三十年 从事餐饮这么多年,每去到一个地方,都不可避免地要去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这是职业病。 我不太喜欢旅行,因为旅行会打乱我的生活规律,让我缺乏安全感。并且每次离开家外出旅行,我都会变胖。这挺悲哀的。对于一个减肥者来说,哀莫大于变胖。 从事餐饮这么多年,每去到一个地方,都不可避免地要去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这是职业病。但同时又挺欣慰的,甚至有点小庆幸,毕竟可以肆无忌惮地去吃,还可以堂而皇之地给自己找个借口:我是来考察的。 这就是一个吃货旅行的意义。我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体。我老婆却经常?我:胖算工伤吗? 我老婆和孩子蛮喜欢旅行的。他们不像我一样美其名曰考察美食。他们就是觉得在家待久了,要出去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换一换新鲜的空气。吃什么是无所谓的,只要能出去玩,天天麦当劳肯德基又何妨。尤其是小孩上了一学期的课,寒假暑假啊总要找个机会出去走一走瞧一瞧。否则就会觉得这个假期白过了。所以每个长假来临之前,我老婆就开始在“快乐一家人”的群里跟家人们一起讨论旅游计划了。 我老婆叫闹闹。不是因为她叽叽喳喳,她是个文艺青年,笔名叫小闹钟。 众所周知,2023年的春节是很特别的一个春节。闹闹建议我动员全家返乡过年。 我们兄弟姐妹四人(我在家里排行老大,是大哥,下面有二妹、三弟和幺妹)自1992年随父母从湖南来到广西,全家人已经三十年没回老家过年了。我父亲到死都没有再回去,这挺遗憾的。我们的配偶和我们的下一代,也从来没有去过我们所谓的湖南老家。他们只听说过,我们是从湖南过来的。 闹闹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西女孩,总渴望去我的家乡看一看,她经常对我说:“每年都听你说要回老家,但年年只是说说而已,再不带我们回去看看,按现在的拆迁速度,老家就变成一个传说了。” “你就放心吧,怎么拆也拆不到我们那个叫‘坳下’的小山村。” 这么多年没回去,现在突然把回乡提上日程,说实话,我是有点近乡情怯的。应该说在我的潜意识里,或者舒适感里,已经把南宁当作我的家乡了。毕竟,我在南宁生活了太久。从2001年来南宁读大学,到现在已经是第二十三个年头,虽然其间离开了四年,但只有回到南宁,我的心才会安定下来。 我在南宁待的时间比在老家待的时间长多了,并且在老家那些年还是不太记事的童年时代,因为太小就离开的缘故,对老家的依赖并没有像父辈们那么 强烈。 但不管怎样,家乡始终躲在心灵深处,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可或缺的,只要记忆中的家乡还在,不经意间就会有回老家的冲动。就算老家已经没有了房子,也可以住在伯父家;就算父老乡亲可能都不认识了,也可以听听家乡话……老家变得再陌生,永远不会缺亲切感。 毫不犹豫,我们启动了2023返乡过年的计划。闹闹从小孩放寒假那一天开始就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日程表,并提前购买了机票和车票。 我一看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大有要把疫情三年没实现的旅行全部补回来的架势。 第一站去北京。 二妹帮我在北京管螺蛳粉店已经十三年了。螺蛳粉先生蓟门桥店,绝对如假包换的第一代网红店。我一定要带我的小孩去看看,那是我们梦想启航的地方,从某些方面来说,那是一个比老家更重要的地方。如果没有这个店,我不一定会和闹闹结婚,更别说有这三个娃了。 我们的生命中出现的每个人都是有原因的,绝非偶然,不是吗? 2023年1月8日,我们一家五口从南宁飞到北京,第一件事就是让三个小孩站在螺蛳粉先生蓟门桥店的店门口,给他们拍了张照片留影。我告诉他们,这家店开业的时候,你们三个都还没出生呢。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好久没来北京了,我的小女儿是第一次见到她的大姑姑——马大姐。 马大姐,我称其为大姐,其实是我妹,比我小两岁。因为她是厨房的大师傅(螺蛳粉先生掌勺第一人),平日里大家都尊称她马大姐。我也就跟着大家一起叫马大姐,叫着叫着就习惯了。 小孩和大姑并不陌生,因为经常在“快乐一家人”的家庭群里分享一些照片和视频,所以就算是第一次见面,却仿佛好久不见,冥冥之中的血缘关系也有那么一股亲近的力量,拉近彼此的距离。 我的三个小孩在南宁就和小姑姑(我幺妹)特别亲。因为我常常忙得没有时间陪他们,闹闹一个人照顾不了三个,所以经常叫小姑来帮忙,常常是她们俩带着孩子们去动物园,去游泳池,去万象城。孩子们也喜欢和小姑一起玩,让小姑抱,跟小姑撒娇。现在面前又多了一个大姑,他们的潜意识里,觉得可能会多一份宠爱。因为“姑姑”这两字,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宠爱的代名词。而事实上,确实也是这样的。尤其是我的小女儿,大姑自打见到她之后,抱到怀里就没有放下来过。嘴巴用来亲她的频率比用来吃饭的频率还要高。 接下来的几天,我和我爱人带着孩子们去了故宫,去了长城,去了环球影城,去了颐和园,去了三里屯。马大姐却因为要守店没能和我们一起去。十几年如一日她都是这么过来的。为了这个螺蛳粉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奉献出了自己所有的时间,甚至家庭和青春。尤其是要过年的那段时间,不好招人,该回家的员工都回家了。再说了,这几年因为疫情的原因,生意艰难,勉强能撑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马大姐为了节省人工成本,经常把自己一个人掰成好几人来用。所以虽然来北京十几年了,大部分北京的名胜古迹她都没有去过。马大姐就是这样一个彻头彻尾的工作狂。这个所谓的十三年老店,如果没有一个马大姐这样不顾一切的老将,恐怕早就不存在了。 这几年北京的螺蛳粉店,起起伏伏,不知道倒闭了多少家。当年和我们前后脚同时开业的朝阳门那家高大上的螺师傅柳州螺蛳粉如今能想起这个店的还有几个人呢?再后来,很多家平平凡凡的夫妻小店,挂个某某螺蛳粉的牌子,悄悄地开了,又悄悄地关了。自生自灭,并没有多少人在意它们的生死。当然也有新的品牌在不断崛起,新的资本在砸向市场,宣传片、软广告、价格战随处可见。尤其是这几年袋装螺蛳粉风生水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到广西视察螺蛳粉工厂,“小米粉,大产业”的环境之下,让无数的螺蛳粉小店又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起来。 我们去长城的那天下雪了。这是孩子们第一次看到活生生的雪。孩子们是天生喜欢雪的,不管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那种漫山遍野的白,纯粹得就算是再冷的天气和再大的风也挡不住他们的兴奋和幸福。还没有看到长城呢,我们只是来到了长城的脚下,就被这白茫茫的一片给迷倒了。孩子们跟疯了似的,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雪接触,摸、爬、滚、打,摆各种pose拍照,在雪里写下自己的名字,把它设为iPad的屏保,甚至直接抓起一把雪放到嘴里吃了起来,然后眯着眼睛告诉我,甜甜的,凉凉的……他们就这样一直疯狂地玩到雪进了鞋子,袜子都湿透了。 我们给孩子们换了新的袜子,戴上手套和帽子。我告诉他们,长城上面的雪,比这里的雪更好看呢。他们才意犹未尽地坐着缆车和我们一起前往慕田峪长城。 相对于长城的伟岸来说,小孩反倒被几只野猫给吸引了。我们从缆车下来,看到一个破旧的不再营业的小商店。倒闭的小商店关门大吉,留下三只乖巧的小猫煞是令人心疼。因为它们暂时没有了主人,我们姑且叫它们小野猫。 ?南方奇香,撩动北国味蕾。——东西 ?米粉养文章,两者皆飘香。——田耳 ?日常生活才是中国文化永不破败的肉身。——谢有顺 ?如果没有螺蛳粉,我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认识这位青年作家。——陈晓卿 ?它是真实的,有力量的;它是一个作家真枪实弹的下海的经历,是大部分作家见不到的一面。马中才是一个会写的作家。——蒋峰 ?我们常坐在店里吃,熬螺蛳汤的臭和酸笋的臭交叠,却那么开心。——柏邦妮 ?地方很难找,环境很狭仄,生意很火爆,螺蛳粉很好吃。——小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