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电子工业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3.90
折扣购买: 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货币/数字化生活人工智能书系
ISBN: 9787121336829
亚当·格林菲尔德 (Adam Greenfield) 伦敦大学、纽约大学教授、高级研究员,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锐科技类图书作者。
手机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人工造物,短短10 年,这个神通广大的小东西,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万能媒介,历史上还没有其他什么产品会 像这个聚碳酸酯做成的小平板这样蔚成风尚。 很多人临睡前要看一眼手机,早晨起床干的第一 件事还是看手机。我们用它来社交、沟通、娱乐、导 航。我们用手机买卖商品,记录我们的行程,记录我 们所做的事情及我们公司的活动。当我们感觉寂寞无 聊时,会用手机来打发时间,填充生活中的空白。 手机改变了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很多由来已久 的生活程式或被彻底颠覆,或在不知不觉中被潜移默 化。当今正处于一个历史的重要节点,如果不了解手 机的工作原理和它赖以工作的基础设施,就很难认知 和应对我们所生存的世界。 手机司空见惯,却不是寻常物品,我们天天用它 ,但对它却不甚了解。倏忽之间,手机出现在我们生 活中的每个角落,手机带来的变化,其范围之宽、力 度之大,我们尚未有清醒的认知。为看清这些变化, 我们不妨倒退一两步,看看没有手机时,我们是如何 与世界进行互动的。 2005年韩国庆应大学和微软公司人类和行为研究 小组进行了一项人种学研究,他们的详尽记录为我们 研究前手机时代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一些难得的资料。 这项研究分别在伦敦、东京和洛杉矶展开,目的是研 究人们为应付日常需求,在钱包中、口袋里或手袋中 所携带的各种物品。研究发现惊人地相似,这三个城 市的居民都认为,为应付日常生活,以下物品必不可 少: 首先是照片,以及与家人、朋友和爱人有关的纪 念品;其次是有宗教或精神意义的图标、咒符和图腾 ;零食;个人卫生用品,爽口薄荷,口香糖,当身体 近距离接触时,这些东西能提高我们的体验;用于通 行的证件,如钥匙、身份证、社保卡、通行证等;手 机,在做这个调研的时候,手机还只是打电话和发短 信的工具;还有各种形式的钱币。 庆应大学和微软公司对人们的钱包和手袋中的物 品进行的研究给出了2005年市民生活的一个缩影,也 给我们观察过去十几年的巨大变化提供了一个有价值 的、敏锐的视角。在短短十年间,城市居民用来应付 日常生活的很多物件都被手机取代了。手机这个单一 平台,整合了人们口袋中多数物品的功能,成为一个 全新的不同产品。 当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开门、到食杂店购 物、坐公交等一一都被重构成一种数字交易时,就形 成了去物质化的过程。原本各司其职的物件,如钥匙 、银行支票、公交卡,都被无形的调制无线电波所取 代。接受无线电波并执行指令的基础设施被隐藏于我 们周边的平常物体中,我们看不见整个互动过程,也 懒得去刨根问底地琢磨它。 我们要有一种方式与隐藏在后台的设施进行通信 ,2005年左右开始出现的智能手机恰好能够担当此任 :手机是一个强大的平台,有合适的几何外形以容纳 用于无线通信所需的各式天线,容易上手,更重要的 是,那时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几乎是人手一部。从此, 手机开始逐渐替代曾经被用于应付城市生活需要的那 些物品。 在智能手机替代传统电话的过程中,最明显的变 化莫过于电话亭的大面积消失。电话亭曾是代表20世 纪中叶城市文明的一道标志性风景。与之一起消失的 还有电话亭前排队的礼节。现在所剩无几的电话亭, 早就改做他用,或作为Wi-Fi服务站。 相继被替代的还有音响、随身听和半导体收音机 ,这些便携设施曾提供了新闻和娱乐,当然也给我们 提供了一点小小的自我空间。除了装饰和显示身份的 作用,手表也正走在消亡的路上,接下来还有时钟、 日历、记事本。交通凭据,如机票、车票、乘车卡, 登记牌,以及进入受限空间的物理凭据,如钥匙、胸 卡、门禁证件等,终将统统消失。 我们通过珍藏子女、爱人、同学和宠物的照片, 保留我们的珍贵记忆,这些曾经夹在多数人钱包中的 照片,大多已经电子化,成为手机的开机画面。 用来传递身份信息的名片也行将消亡。正式的身 份证件,如驾驶证和护照,是为数不多的未被手机所 同化的个人物品,但它们能存在多久,也尚需观察。 P12-14 《纽约时报》、美国亚马逊畅销书;解密正在全面爆发的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数字货币等黑科技,跟紧未来趋势,用技术重构世界;莎士奇亚·萨森、布莱恩·伊诺等大咖力荐;独特的表现手法,科幻大片般的既视感,是一本你一定爱读的黑科技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