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有意思的中国古典园林史/陈博士说园林系列丛书
作者简介
陈波,浙江大学博士,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风景园林系实验室主任,风景园林研究所副所长,兼任浙江省植物学会园林植物分会秘书长。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理工大学521骨干人才、杭州市131人才、江干区136人才,主要从事生态园林、植物景观等领域研究与实践,主持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5部。
内容简介
第一讲 贵族的游猎园:先秦园林 时代背景 诸子,请开始你的表演 先秦(旧石器时期-公元前221年)泛指中国古代秦朝 以前的历史时代,始于远古人类产生时期,从传说中的三 皇五帝到战国时期这一阶段,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 六国为止。 本书是指狭义的先秦,包含了我国从进入文明时代直 到秦朝建立这段时间,主要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这几个时期。 夏、商、西周是奴隶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这一时 期的原始宗教信仰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 相应地,出现了“台”“囿”“圃”等园林的雏形, 具有神秘的宗教祭祀功能和原始的生产功能。 台高高筑起,与天更为接近,满足统治者通天通神灵 的需求;囿和圃用于圈养猎物和种植果蔬,满足最原始的 食物来源。 东周后期,社会逐渐发展为封建社会,生产力大大提 高,园林的观赏、游览功能逐渐上升。 天子、诸侯、士大夫等大小贵族奴隶主所拥有的“贵 族园林”相当于皇家园林的前身,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皇家园林。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活跃,百家争鸣。比较典型 的是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主张清净无为、顺其自然 。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倡礼制和社会等级秩序 ,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在文化领域,战国时期的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 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 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 源头之一,.对后来的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楚辞的“比兴”手法与儒家的“比德”有着较为密切 的联系。 这一时期出现的道家“天人合一”、儒家“君子比德 ”等哲学思想为中国古典园林以后向自然风景式方向发展 奠定了思想基础。 园林简史 中国园林的诞生期 姑苏台上乌栖时, 吴王官里醉西施。 ——唐·李白《乌栖曲》 文献中记载的最早园林,是商末周初时期殷纣王修建 的“沙丘苑台”和罔朝开国帝王罔文千修建的“灵囿”“ 灵沼”“灵台”。 商朝末代君王殷纣王非常喜爱游乐。据史料记载,公 元前11世纪殷纣王在安阳以北修建了沙丘苑台,用于游赏 玩乐。沙丘苑台规模宏大,内部圈养野兽,同时具有狩猎 、游乐、祭祀神灵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