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海峡文艺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80
折扣购买: 笔墨风云(邓拓传)/闽都文化丛书
ISBN: 9787555018636
曾纪鑫,**一级作家,《厦门文艺》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厦门市作家协会副**。发表各类体裁作品数百篇,出版专著二十多部,多次获**、省市级奖励,著作进入全国热书排行榜。作品被报刊、图书广为选载、连载并入选面向21世纪课程《大学语文》教材,被全国媒体广泛关注、评论。享有实力派作家、学者型作家之称。 代表作有文化历史散文《千秋家国梦》《历史的刀锋》《千古大变局》,长篇小说《楚庄纪事》《**的驼哥》,长篇历史人物传记《晚明风骨·袁宏道传》等。
1912年2月26*(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九)凌晨,邓拓 出生在福州市乌山东南麓**山房。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濒临东海,与** 岛隔海相望。福州历史悠久,据有关资料考证,汉高祖五 年(前202年),被刘邦封为闽越王的无诸在闽江口建筑“ 冶城”,即为福州建城之始。自此以后,福州一直都是福 建的政治中心,宋末、明末时期,还曾两次作为临时京都 。深厚的政治、文化、历史积淀,使得福州成为***公 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地方文史专家认为,“三山两塔”与“三坊七巷”是 福州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元素与符号。而 “三山两塔”,*是福州的核心与地标,是其建城2200多 年来的文脉与灵魂。 所谓“三山”,指位于福州城东的于山、城西的乌山 及城北的屏山,三山鼎足而立;“两塔”,即建在于山、 乌山山麓的两座古塔,于山上的“报恩多宝定光塔”一身 素白,俗称“白塔”,乌山上的“崇妙保圣坚牢塔”由花 岗石建成,年久发黑而被人们称为“乌塔”,两塔一白一 乌。东西耸立。 关于福州城的地理环境,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曾巩在《道山亭记》中写道:“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 ,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 长江(闽江)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 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现代**作家郁 达夫在《闽游滴沥》中也写道:“福州城全体的形状,像 一只龙虾的赴壑;两只大钳,是东面的于山,西面的乌山 ,上翘的尾巴,恰正是上面有一座镇海楼在的屏山(即越 王山);一道虾须,直拖出去,是到南台为止的那一条大 道;虾须尽处,就是闽江的江面,众水汇聚而人海的地方 了。” 由此可见,福州的城市格局,除“山在城中,城在山 中”外,还是一处典型的江南水乡。发源于武夷山脉东坡 的福建**大江——闽江穿城而过,与城中内河、湖泊构 成了纵横交织的水网,形成了福州“城在水中,水在城中 ”的景观特色。据《榕城考古略》记载:“西北则诸山环 绕,东南则双江带流,洪江内抱,台江外卫,此郡城之形 势也。”清人张绅《杂忆福州》有诗为证:“城中到处小 河沟,垂柳人家夹岸幽。每爱水边凉意满,*斜来上酒家 楼。” 福州三山鼎立,水网遍地,*早的城池“冶城”建于 屏山东南的闽江口盆地,一直为八闽首府,加之自古城内 遍植榕树,因此,福州又有三山、水城、冶城、闽都、榕 城之称。 乌山不高,海拔仅84米,但怪石嶙峋、林壑幽深、胜 景殊多。乌山东南,绵延着一条支脉,兀立的山头岩石上 ,古人临摹北宋**画家、书法家米芾手迹,刻有“** 山”三个大字。于是,这片山冈便被人们唤作“**山” ;山麓的一座小院,则称“**山房”。 **山房建于何时,已无可考。不少文人名士都在这 里度过了他们人生中颇富意义的宝贵岁月。南宋绍定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