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般的七支刀(五世纪的东亚与日本)(精)
作者简介
宫崎市定(1901—1995) *本历史学家、汉学家,京都学派史学集大成者,**的京都学派第二代领**物。1922年进入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学习,师从内藤湖南、桑原骘藏等人专*东洋史,1936年赴法留学。1944年任京大教授,先后任巴黎大学、哈佛大学、汉堡大学等客座教授。曾荣获有“汉学诺贝尔奖”之称的儒莲奖、*本学士院奖和文化功劳者奖章。在*本和**汉学界,他的著述被广为阅读和引用,司马辽太郎、松本清张等都是他的书迷。代表作有《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科举》《东洋的近世》等。
内容简介
从东晋到南朝 雄略天皇被比定为中国史书《宋书》中出现的倭王武,倭王武也是所谓倭五王中的*后一位。五王从*初的倭王讚到*后的倭王武,都与立国于江南的南朝刘宋之间保持着相对于前后时代*为密切的外交,这是**特殊的现象。在中国所谓六朝时期,立国于江南者,从东晋开始数起经历宋、齐、梁、陈虽然共有五代,其间为何到了刘宋才与*本有了外交关系?解开了这个疑问,就能对当时东亚**关系的演变大势有一个大致的理解。 两国间要建立外交关系,必须以两者间存在共同的利益要求作为前提,并且需要某种特别的契机来促进。那么,时值公元5世纪,*本的大和朝廷和中国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江南政权,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首先从中国的形势说起比较方便,毕竟握有东亚**权的就是中国。 汉代的倭人 在古代,每当中**部发生大的政变,就会向周边地区扩散,形成重大的影响。 这样的现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初现端倪,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则是西汉第五代君主武帝的领土扩张政策。武帝在即位后的第三十三年,出兵*灭了古朝鲜国,并在当地设置四郡作为中央**的直辖地(前108)。四郡中*为繁荣的是乐浪郡的治所,位于**的平壤,一般认为其统治一直波及首尔一带。在它的刺激下,南方的马韩、弁韩、辰韩,即所谓三韩民族间也终于出现了形成**的动向。位于南方的*本,经过乐浪郡中国官僚及商人之手,开始为中国本土所知。据说,当时的所谓倭人分成百余个小国,各自割据一方。这百余国中,有三十余国此后赶赴乐浪郡进行贸易。 武帝以后,汉**的统治力不断松弛,到了末期的王莽时代,群雄在四方割据称霸。光武帝的出现使全国重新统一,建立起东汉王朝,其威势再次向四方伸张。光武帝即位第三十三年,所谓倭人百余国中的奴国遣使来到东汉的都城洛阳朝贡,并带回了光武帝下赐的印绶。奴国是位于九州西海岸的**,其位置应该在**福冈到长崎一带 。 到了东汉中期的安帝永初二年(108),叫作倭国王帅升的人物派遣使者,贡献生口(奴隶)160人,请求拜见天子,此事记载在《后汉书》中。这次的朝贡恐怕是倭国一方积极推动的,其理由大概是出于倭国王帅升称霸**的需要。记录中使用了“倭国王帅升等”的复数表达,这是因为被纳入倭国政权下的地方小王也在使者之列。如果这些小王**臣属于倭国王,那就不需要这样写了,只记录作为代表的倭国王一人就可以了。献上的160人生口是个大数目,这种情况下,汉朝廷会根据贡品的价值进行下赐,朝贡的目的本来就在于此,因为朝贡也是一种贸易。 倭国的小王们根据份额提交生口,如果有下赐品,就根据出资额进行分配。倭国出现了一个人作为国王的代表者,这在中国史书中是**次,可见在这一事实前后,倭人百余国的统一进入了新的阶段。树立了霸权的倭国王,恐怕在外交上也创建了新的体制。历来,三十余国各自自由来往乐浪郡进行朝贡,获得贸易上的利益后返回。在倭国王的统制之下,这样的模式被禁止了,代之以有序的朝贡贸易。这一新体制需要东汉朝廷的认可,所以才出现了那一年的朝贡。 三国魏与倭女王 此后大约过了一百年,东汉末期爆发了黄巾起义,天下分崩离析。占据辽东的公孙氏政权将朝鲜半岛收入囊中,在乐浪郡以南、**的首尔地区新设了带方郡。这与其说是半岛中国化的推进,不如说是因为作为和三韩、倭国贸易的起点,原有的乐浪郡过于偏北了。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公孙氏政权希望与江南吴国的孙氏结盟,因此开始了海上的交通。从长江口发船,借助贸易之风(季风?)北上就来到了*本的五岛列岛,进而到达朝鲜半岛的南部。这里依然离乐浪郡太远,随着带方郡的设置,历来由乐浪郡占据的**贸易港的地位,就移交给了带方郡。 作为濒临灭亡的东汉王朝的大臣,曹*平定了黄河流域。其子曹丕接*汉朝的禅让而继承皇位,他就是魏文帝。到了下一代的明帝,又派遣大臣司马懿*灭了占据辽东的公孙渊,朝鲜地区自然就纳入了魏国的领土(238)。曹魏统一政权的压力是地方割据政权所无法相比的,就在公孙氏灭亡当年,倭女王卑弥呼的使者难升米及副使都市牛利渡海来到了带方郡,提出希望前往魏国朝廷贡献物品。 带方郡太守刘夏将倭国使者送达洛阳,这时的贡品仅有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斑布二匹二丈,这可能是带方太守在司马懿的授意下催促倭国的朝贡,倭国紧急之下派遣使者的结果。魏国朝廷因恢复带方郡的效果如此快速显现而感到满足,于是在这年年末下达诏书,册封女王为亲魏倭王,并通过带方郡送来了金印紫绶。中国**是**现实的,在招揽属国朝贡时,通常会想方设法地给予优待。 倭国对魏国的朝贡此后延续了很久,即便在魏国大臣司马氏篡夺政权建立晋朝之后,依然能看到“遣使重译入贡”的记载。所谓重译,恐怕是指伴随着朝鲜半岛上统一马韩而形成的百济国人,首先将*语翻译成百济语,再由百济语翻译成汉语来表达意思。换言之,这也暗示着当时的倭国朝廷中还没有能够说汉语的翻译。 司马氏建立的晋王朝消灭了江南的割据政权孙吴而统**下,但一族间争权夺利的武力冲突却成了祸根。趁着中央政权的衰落,境内及边疆的少数民族纷纷谋划独立,于是出现了所谓“五胡乱华”的时代。此后,华北地区长期处于战乱之中,倭国的朝贡自然也断*了,史书中不见记载。 晋王朝将华北拱手让给五胡后,退居江南后以建康(南京)作为都城,史称东晋,此后又保住了一百多年的命脉。但是在对外态度上,东晋总体而言是消极的,不再显示出招揽四方诸国前来朝贡的热情。 但是到了东晋末年,中国的对外政策突然散发出了活力。东方的百济和倭国也时隔多年后派遣了朝贡的使节。有迹象表明,他们的朝贡都被利用于江南政权的内部纷争。那么,东晋**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东晋江南王朝 洛阳的西晋王朝因五胡战乱而瓦解,同族的元帝逃亡江南,在建康,即**的南京开创了东晋王朝。当初的长江流域还是未开发的蛮夷之地,但随着豪族和难民从华北南下定居,同时也带来了**的文化和技术,土地开发有了显著的进展。这样的形势持续了近百年,停滞的江南生产力终于显示出了活力,这也表现为政治力量的出现,江南政权出现了反*华北的可能性。但是,这一事业无法期待流亡**东晋的贵族性官僚的指挥,而必须依赖于江南大地上新崛起的实力者集团。 东晋**自成立之初就沿袭了华北的贵族政治,官僚全部是贵族,官僚的人事进退也全由家格的高低决定,这样的门阀制度还在顽固地执行着。这一方面抑制了官僚间的自由竞争,有着将内乱减小到*低限度的效果。但是另一方面,过于形式化的贵族主义人事也招人反感,难免引起不平之人的叛乱。每当出现这样的叛乱,就不能不倚靠*队的力量,每当*队建立*功,作为指挥的将*就会掌握权力。于是,和贵族政治难以两立的*阀势力得以抬头。 东晋治下的*阀有两个中心。其一是镇守首都建康附近京口的北府*阀,其实战部队沿长江北岸展开,肩负着从北方保卫首都免遭进*的任务。那里的**大多是从华北逃来的战士,中间也混杂着五胡的少数民族,子子孙孙地位世袭。另一个中心在长江上游的荆州,位于江汉平原的中心,他们一方面防备着来自关中、四川的入侵,一方面拥有强大的水*,遏制长江流域发生的叛乱。 ★“汉学诺贝尔”儒莲奖得主、京都学派史学泰斗宫崎市定晚年得意之作。 ★作者自信可以改变*本历史书写,松本清张推崇有加,却被*本史学界有意忽视的一本书。 ★以一把传世宝刀为线索,通过缜密的推理和浪漫的想象,解开古代中*韩三国关系的谜团,五世纪东亚世界的脉动跃然纸上。 ★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南京大学教授张学锋联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