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文化发展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90
折扣购买: 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
ISBN: 9787514215939
夏淑怡东吴大学日文系毕业,曾任职于《日本文摘》、时报文化出版公司等,现为专职译者。 森下典子,1956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日本女子大学文学部国文科毕业。曾任《周刊朝日》“事件园地”专栏采访记者;1987年后以专栏写作经验,出版《典奴温度计》,此后在多家杂志发表报告文学、随笔等。20岁开始学习茶道,迄今持续中。著作包括《典奴日本导览》等,现居横滨。
老师的家 武田阿姨原本应附近几位邻居太太之邀,周三的 午后在自己家中教茶道。可是,我和道子平时在大学 还有课要上,为了我们俩人,周六午后特别开班指导 。 之前不知经过多少次武田阿姨的家,就在离我家 走路约十分钟的路上,那是一栋砖瓦屋顶的两层老木 造楼房,就在蓄麦面店的隔壁,入口处摆放着一个巨 大的八角金盘盆栽。 第一次上课不知该穿什么服装、带什么去比较好 。 “哎呀,平常的洋装就可以了。总之,周六先过 来一趟。” 五月连休假日后的周六,道子穿着洋装,我是衬 衫配裙子,有点儿紧张地来到武田阿姨家门口。 拉门“嘎啦嘎啦”地被拉开时,像旅馆般用水擦 拭过的玄关地板,打扫得相当清洁,完全不见我家脱 了的鞋胡乱摆放的景象。 说了一声“午安”,从里面传来“嗨”的应答, 随即出现小跑声。当染布做成的暖帘被掀开,便看到 一张熟悉的白皙圆脸。 “啊……” 我不禁讶异出声,第一次看到武田阿姨穿和服的 模样,柔和的米色和服和她雪白的脸庞十分相称。 “欢迎欢迎,请进!” 那天,第一次走进柱子、走廊尽是“烧烤煎饼” 般古朴色泽的“武田阿姨”家。踏上玄关,走进两间 相连的榻榻米房间,里面的一间是八叠大小。 “在这里稍待一会儿。” 我和道子开始慢慢浏览。看起来像空无一物,相 当空旷的空间就是今后每周学习茶道的房间。 抬头仰望挑高的天花板,可见与榻榻米房间相隔 的栏间(译注:日式房间内拉门、隔扇等上部采光通 风用的镶格窗)。大壁龛内侧垂挂着长幅字画,连屋 内墙上木柱间的横木也挂着横幅匾额。 透过走廊的隔间玻璃窗,可以看见屋外的庭园景 致。庭园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园中的柿子树、梅树已 冒出新绿嫩芽,随处还散见庭园景石与石灯笼。而茂 密的杜鹃树丛,正盛开着彩球般的艳红、粉红花朵。 庭园的柿子树对面,可以瞧见立着一个白色冲浪 板,应该是阿姨儿子的运动器材,而廊下靠窗处的一 架钢琴则是女儿的吧! 不过,我们所在的这间榻榻米房内,闻不到一丝 家庭中五味杂陈的生活气息,反倒觉得空气中弥漫着 一股清新味,给人经常有人拂拭的温馨感。 虽不豪华却很洁净,直率又带点儿坚决的气息, 的确与武田阿姨的形象十分契合。 道子和我两人不习惯地端正坐着。 “喂,小典。” 道子小声地问。 “什么?” 不知为何我也轻声回答。 “那上面写的什么?” 道子看着壁龛内长幅字画上的毛笔字和横幅匾额 问道。 “……不会念啦!” 这时,正好走进来的武田阿姨笑着说:“那幅匾 额上写着‘日日是好日’。还有,今天的字画是‘叶 叶,扬起清风’。在这新绿的季节,正好配你们年轻 人,不是吗?” 折帛纱 我以为学习茶道的第一堂课,一定会说些有关“ 茶道心得”之类的训话。没想到武田阿姨一开始就只 分别交给我们一个约一厘米厚的薄纸箱。打开纸箱盖 ,里面放着一块印泥般鲜红色的四角棉布。 “这叫作‘hukusa’。” hukusa写成“帛纱”(译注:亦可写成“袱纱” ),大小如男用手帕,是拿在手上颇具厚重感的棉布 。 “呃,先将帛纱对折。” 武田阿姨轻轻拿起帛纱对折成三角形,并将一角 塞进和服腰带。我们不明就里地依样画葫芦将它塞进 腰带中,左腰上都垂挂着这块朱红的三角棉布。 “仔细看哟!” 阿姨的左手先将帛纱从腰带上“咻”地抽出,拿 着其中一端,右手再拿起另一端,使帛纱成倒三角形 ,松垂一下后,顺势用劲儿朝左右拉扯绷紧。 “啪!” 扯布声响。我们也试着扯动帛纱的两端。数次重 复地拉扯动作中,帛纱随着手的摆动节拍,不断产生 “啪”“啪”声。 然后,阿姨熟练地用指尖将帛纱折叠三折,形成 如屏风般的瘦长模样,然后上下对折再对折,折成大 小刚好可握在手中的四方形。阿姨双手灵巧地完成每 个步骤。我们也有样学样地照着做。 “这就是‘折帛纱’哟!” “是。” 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