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囚徒(哈佛医学天才的躁郁世界)
作者简介
咪咪·贝尔德 佩里·贝尔德的女儿, 毕业于柯尔比-索耶学院。现就职于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在伍德斯托克她遇到了一位曾经认识她父亲的外科医生。从而促使她探索自己父亲的生活,并最终在伊芙·克拉克斯顿的帮助下完成本书。 伊芙·克拉克斯顿 出生在伦敦。是一名优秀的图书编辑,协助咪咪·贝尔德一起完成本书。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当父亲开始提笔记录病情时,他已迈入不惑之年,并 被躁郁症困扰了十余年之久。如今,他早已对自己的症状 了如指掌——发病时的阵阵抑郁之感叫人仿佛坠入不见半 分光亮的深夜,随后升起的危险的快感却又令人心醉神迷 。 1944年2月,他再次躲进波士顿丽兹酒店的客房。为了 不让自己日益乖僻的行为伤害到家人,一旦觉察到躁狂感 在体内蠢蠢欲动,他便会躲进酒店的客房之中。 尽管他告诉母亲,他打算去丽兹酒店继续写作,可他 很快便无法继续专心于此了。我和妹妹凯瑟琳留在位于城 外栗山的家中,对于身边即将发生的一切浑然不觉。 为何躁狂状态下的幸福感会如此强烈 1944年2月20日清晨,我睡得很沉。可是,仅仅入眠 三四个小时后,我便在丽兹酒店的客房中醒来。那股奇怪 的躁狂感充斥着胸口。沐浴、剃须、更衣、用餐,随后我 便起身前往波士顿中心公园散步。我先是小跑了一段,随 后便大步跃过花圃。要是被那些在酒店见过我的人瞧见我 眼下的这副模样,他们一定会觉得我的行为有些放纵。我 感觉不错,但同时又生出一股焦躁之感来,变得过分狂热 、活跃与心焦气躁。步行了大概10分钟后,我拦下一辆出 租车,直奔位于栗山的家中。我觉得自己已经被恶魔附身 ,躁狂感极其强烈。 家中似乎空无一人。我踱至后院,心血来潮地攀上鹿 园四周高达3.6米的铁丝围篱。我撒开双腿狂奔起来。来到 鹿园中的一块高地后,我在一片林中的空地上见到了鹿群 。我想知道自己能否追上鹿群,并捉住其中的一只。我突 然开始加速,鹿群见状扭头就跑,只剩一只鹿立在原地摇 晃着滑稽的白色小尾巴。片刻之后,它也转身逃走了。 我藏在一块巨石后面。由于鹿群在绕着圈跑,待它们 经过巨石的时候,我再次试图超越它们。领头的是一只体 格健壮的成年雄鹿,当我突然蹦出来拦住它的去路时,它 原本极有可能出于自保而带领鹿群将我撞翻!但这头雄鹿 只是领着它们从我身旁绕过,很快就把我远远地甩在身后 。 在鹿园游荡了一阵之后,我发现所有的大门均已落锁 。于是我翻过围栏,跑进自家厨房。我发现女仆诺娜正伏 在桌上哭泣——她一定知道我现在的焦虑不安。我匆匆穿 过厨房,踏进餐厅,经过客厅,走出前门。 那天相当寒冷。虽然未穿外套与大衣,但是一路走来 我却觉得浑身冒汗。阳光明媚,我抬头望向太阳,并未因 为日光强烈而感到目眩。很快,太阳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它逐渐从一团有着优美轮廓线的模糊的火球变成了一个 围绕着清晰光环的银色圆盘。我将视线从太阳上挪开,转 向面前的雪地,发现地上出现了深黄色的光滑斑点。 不久,我来到好友,精神科医生雷金纳德·史密斯威 克博士的家中。我穿过草坪,在客厅的窗前止住脚步。在 这个周日的早晨,他正一如既往地坐在壁炉旁的扶手椅上 钻研某篇科研论文里的表格与文字。我敲敲门,没等多久 便推门走了进去。 你以为的个性,其实是躁郁的前兆 美国精神医学史上的里程碑作品 说尽大众对精神病的误解与偏见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出版人周刊 科克斯书评 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