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道(致焦虑的年代)

心之道(致焦虑的年代)
作者: (美)阿伦·瓦兹|译者:李沁云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心之道(致焦虑的年代)
ISBN: 9787549561650

作者简介

阿伦·瓦兹(1915—1973),美国神学博士,禅宗信徒,对印度与中国的哲学宗教有精深的了解。他的思想受到铃木大拙的影响,同时又不局限于东西方宗教和哲学的某一领域,这也让瓦兹赢得了“20世纪最具原创性、最‘离经叛道’哲学家之一”的头衔。瓦兹生前出版有二十多部有关宗教哲学和心理学的著作,在美国几乎每一部都是畅销书,并被以多种语言在全球翻译出版,其中包括他最著名的作品《禅道》。作为一个狂热的演讲者,瓦兹在20世纪60年代定期出现在广播节目中,并主持了热门的系列电视节目《东方智慧与现代生活》。他在美国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吉杜·克里希那穆提。在1959年出版的《垮掉禅、方形禅与禅》中,瓦兹为美国“垮掉一代”的禅修实践命了名。他与美国著名生态诗人加里·斯奈德之间也有深厚的友谊,为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哲学上的助力。

内容简介

从所有外部表象来看,我们的人生都只是一个和 另一个永恒黑暗之间火花般的光。而这两个黑夜之中 的间隔也并不是没有乌云的白日,因为我们越是能够 感受快乐,就越容易受到痛苦侵袭——而且,不论在 背景中还是前景中,痛苦永远跟随着我们。通过相信 世界上存在着比表象更多的东西、相信我们是为了一 个超越于此生的未来而生活,我们已习惯于把我们的 这种存在看作是值得的。外部表象看起来并没有意义 。如果生活是以痛苦、不完整和虚无为结果,那它对 生来就能思考、希冀、创造和爱的生灵来说似乎是一 个残忍且徒劳的历程。人作为理性的生物,希望他的 生活有意义。并且,除非在他目之所及外还存在着更 多的东西——除非在无常而短暂的生死历程后面有一 个永恒的秩序和永恒的生命——他发现很难相信人生 是有意义的。 若用一个轻率的比喻来介绍严肃的话题,我可能 不会得到原谅。但如何从看起来是一团杂乱的经验当 中发现意义,这个问题使我想起了我想邮寄给别人一 包水的幼稚愿望:收件人解开绳子,在他的膝头放出 大水。可是这个游戏不会成功,因为在一个纸包里打 包和封上一磅水实在是不可能,它不可能的程度足以 让人恼火。有些纸打湿时不会开裂,不过麻烦在于将 水变成任何易于处理的形状,以及在不使包装破裂的 情况下把绳子系上。 一个人越是去研究那些针对政治和经济、艺术、 哲学以及宗教①问题所提出的尝试性解决方案,越会 得出这样的印象:那些极富才华的人们,在试图将生 命之水放进整洁、恒定的包裹里这种不可能且无关紧 要的任务上,耗尽了他们的智慧。 有很多原因使这一点对一个生活在今天的人尤为 明显。现在,我们关于历史、关于所有曾被扎紧却不 出意外地开裂了的“包裹”,都已了解得这么多了。 我们关于生活所产生的问题知道这么多细节,以至于 这些问题拒绝被轻松地简化,而且它们看上去比以往 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更混乱。并且,科学和工业使生 活的节奏和剧烈程度都加快了这么多,我们的“包裹 ”好像破裂得一天比一天更快了。 因此我们感觉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着不同寻常 的不安全感的时代。在过去的几百年中,有那么多悠 久的传统——有关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有关政府的、 有关经济秩序和宗教信仰的——都衰落了。随着时间 的推移,我们能握住的“石头”好像越来越少,能被 看作绝对正确和绝对真实、在任何时代都永恒不变的 事物越来越少了。 对一些人来说,这是一个从道德、社会及精神教 条的限制中获得的解放,理应受到欢迎。但在另外一 些人看来,它是对理性和心智的一种破坏,危险而可 怕,趋于使人类生活陷入绝望的混乱。对大多数人, 或许这种即时的解放感会制造短暂的愉悦,但跟随而 来的则是最深的焦虑。因为若一切都是相对的,如果 生活是一道没有形状和目标的急流,而且在它的洪流 中,除了“变化”本身,绝对没有事物能够持久,那 么它就会看上去“没有未来”,并因此而没有希望。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