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戏剧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9.97
折扣购买: 国学其实很有趣儿
ISBN: 9787104034872
【条目二】士冠礼 士冠礼是男子一生中第一个重大礼节。古代贵族男子,一般到了二十岁 就要行加冠礼,表示他已经成年,明确君臣、父子等的社会责任。行冠礼的 时候,所有的来宾全部都需要身穿黑色的衣裳,站在东边,面朝西方。在行 冠礼的当天,将行冠礼的男子穿着采衣,头梳发髻,站在房中,面朝南方。 一切都准备就绪以后,开始执行冠礼的正始仪节。首先是赞冠人为即将行冠 礼的男子梳理头发,并用头巾帮他束发。随后是正宾右手拿着冠的后端,左 手拿着冠的前端,走到至席前,说出祝辞,为将行冠礼的男子加缁布冠。如 此加三次的冠以后,冠礼才算基本完成。 在冠礼结束后,行冠礼的男子要从西边的台阶走下去,带着干肉拜见他 的母亲以及众亲戚表示感谢。 【条目三】士昏礼 结婚等于发昏,这个说法看来不是现代人对于“围城”的不满,古人也 是这样说的。当然古人的意思是,黄昏比较吉利,所以会选择在黄昏娶妻, 因此在黄昏举行的典礼就叫昏礼,不过这个昏字总是给人感觉怪怪的,后人 可能也觉得发昏实在不雅,因此改为了婚礼。古代的婚礼一共有六礼:纳采 ,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做完了这些,就代表整个婚礼的过程结 束,可以拜天地进洞房了。对于古代男人来说,昏礼是继士冠礼之后第二个 重大礼节。 【条目四】士相见礼 古人相见,十分在意双方的地位差距。有身份地位的人相见,不仅仅是 拍个肩膀、套个近乎那么简单,而是要经过很程式化的礼仪,来表达内心对 对方的尊重。 如果是初人仕途的人想去拜见素昧平生的人的时候,事先一定要通过中 间人去转达求见之心意。是否需要中间人是很讲究的,比如彼此身份相当的 人,可以“分庭抗礼”;只有当彼此身份有尊卑之别时,才需要通过对方的 下人来递话,例如,大臣称天子为”陛下”,意谓不敢与天子对话,而只能 通过阶下的执事传话。 在得到主人一方的同意以后,要带着见面礼物前去拜访,这是一种表示 对对方尊重的方式。见面的时候,主人应在门口等待迎接,互相一拜,来表 示主人的欢迎和客人的礼貌。在见面结束以后,主人应表示很愉快接待对方 ,并在次日登门拜访客人。这可谓“来而不往非礼也”。 【条目五】乡饮酒礼 乡饮酒礼最初不过是一乡人之间的一种宴会方式,儒家却在其中注入了 本家思想,希望一乡的人在宴饮欢聚时也能受到儒家的教化,所以乡饮酒礼 虽然排场不大,但它仍然与其他古代礼仪活动相似,有着一套严格的程序, 需要严格遵守。 乡饮酒礼本身要求行政长官级及以上级的官员代表朝廷亲自到场参加, 用来展示朝廷对宴请宾客的尊重,同时显示出整个礼仪的隆重。邀请来的客 人皆为当地身家清白、有名有望的乡绅。宴会上的座次安排需要严格地按照 阴阳五行方位的排定与长幼尊卑的关系来安排;席间的各种物品陈设摆放更 是有着明确的规定。行礼中包括迎宾、升堂、入席、落座、读律、宴饮、礼 毕送客等礼节,充分地保证了整个仪式的庄严、隆重。 【条目六】燕礼 “燕”通“宴”,燕礼就是宴礼,带着安闲以及休息的意思。燕礼是达 官贵人在下朝以后为联系与下属的感情而宴饮的聚会。 古代宴饮的礼仪中,一定会有两种身份的人物——主人和宾,否则就不 成其礼。在燕礼中,主人由一国的国君担任,而宾则由尊者担任。 燕礼一般在路寝(正殿)举行,吃的是狗肉。因为古人认为在十分重要的 场合,要用的是猪、牛、羊肉,而在相对随意的场合用的是狗肉。在宴会上 ,首先是宾主的互相行礼,其次是主人向宾客敬酒,宾客要回酒,正式的礼 仪到此结束,从此进入“无算爵”的阶段,可以随便敬酒,喝酒,但注意不 要喝醉,因为那是十分失礼的。 P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