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33.50
折扣价: 22.80
折扣购买: 朱熹评传(精)/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ISBN: 9787305032905
(二)鹅湖之会浙江赈荒 乾道九年(1173)主管台州崇道观。淳熙二年(1175)三月,吕祖谦从东阳 (今浙江金华)到福建建阳寒泉精舍,留住约一月,相与读周敦颐、二程和张 载的书,并辑出622条,分14卷,编成《近思录》一书。对《近思录》的指 导思想作了探讨,作为体会周程张四子书的阶梯,亦是体认理学入门的书。 五月朱熹、吕祖谦到江西上饶鹅湖寺,吕邀请陆九渊兄弟及江浙诸友赴会, 这便是学术**有名的鹅湖之会。此会按吕祖谦的初衷,是想调和、和合朱 陆为学之方的分歧,但讨论的结果却明确了他们之间的分歧是不能归一的。 朱熹的“格物穷理”,被陆九渊讥为“支离事业”;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 ”,而自称“易简工夫”。“支离事业”不能长久,而“易简工夫”终究要 发扬光大。此外还就《周易》九卦之序等问题,进行了辩论。 鹅湖之会后,朱熹认为对自己很有启发,他写信给陆九渊说:“警切之 诲,佩服不敢忘也”。认识到自己解经,*守章句,未免“屋下架屋”,说 得意味淡薄,以致“看得支离,至于本旨,全不相照”。对自己解经的方法 进行反省,对其经学著作进行修定、改写。为了进一步探讨“四书学”,他 与吕祖谦在淳熙三年(1176)三月相叙于开化县汪观国兄弟的听雨轩,对《诗 经》的《毛序》有笃信还是怀疑的论争。另在《易》学和《尚书》学、《春 秋》学上亦产生了分歧。 淳熙五年(1178),由于史浩的**,朱熹被任命为知南康*(今江西星 子县),次年(1179)三月到任,朱熹从1153年任同安县主簿至此,已家居著 书、讲学二十余年。他到南康后,便贴出《榜文》,规定:**,本*土瘠 民贫,役烦税重,以使“民力*困,无复安土乐生之心”。望士人、父老、 僧道、民人有能知道利病的根源,悉具以陈;第二,请士民乡邻父老,每年 集会,教戒子弟,使“修其孝弟忠信之行,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敦厚亲族,和睦乡邻,有无相通,患难相恤”,以成风俗之美;第三,乡* 父老,推择子弟,入学读经。 是年,南康*灾荒。朱熹一方面发布《劝谕救荒》文,劝“上户有力之 家,切须存恤接济本家地客,务令足食,免致流移”,如有余粮,要以公平 价格和足秤粜给贫民,不使下户有“流移饥饿之患”;劝百姓不要离乡流亡 ,要“各依本分,凡事循理”,只能向上户告籴,不得“妄行需索,鼓众作 闹”。 另一方面,他二次上疏,要求减除星子县的税钱。他说:“窃见本*诸 县,大抵荒凉,田野榛芜,人烟稀少,而星子一县为尤甚。……而官吏节次 增起税额,及和买折帛,数目浩瀚,人户尽力供输,有所不给,则复转徙流 亡。”使百姓无顾恋乡井之心、为子孙长久的打算,破坏了安定。 再一方面,他请求**拨钱米修筑沿长江的石堤,以工就食,解决饥民 的缺食问题。他说:“自绍兴以来,不暇开修,逐年风浪冲击,砌石损动, 往往多被回运空纲偷般压船前去。……每有大风震作,漂溺人船,不容拯救 ,前后抛失官私钱物不可胜计。”“本*旱伤至重,细民缺食”,修筑石堤 ,“使饥民就役,不致缺食”。既解决饥民的缺食问题,也解决修筑石堤问 题,“实为公私久远利济之惠”。由此看来,作为一个官员,朱熹是有眼光 的,是做好事的。 朱熹在南康*任职期间,办赈济、减赋税、筑江堤,而且积极办学,以 宣扬“理学”,以整士风。淳熙七年他在庐山唐代文人季渤隐居的地方,修 复“白鹿洞书院”。朱熹自任洞主,杨*新为书院堂长。在《白鹿洞书院学 规》中,他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作 为“五教之目”;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 为学之序”;并以“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为“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为“处事之要”;“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接物之要”。“白鹿洞书院”便成为 全国**的四大书院之一,而其《学规》也成为各书院的楷模。 淳熙七年(1180),朱熹上《封事》,他提出要“恤民”、“省赋”。他 说:“天下**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 。”如南康*土地瘠薄,“赋税偏重”,丰年还能苟安于目前,“一有水旱 ,则扶老携幼,流移四出”,应蠲减税钱,并进行救灾,使南康*渡过难关 。这年张拭死,朱熹罢宴哀悼。淳熙八年在星子县设七处,都昌县设十一处 ,建昌县设十七处,开场济粜,使饥民渡过年关和春荒,而获得“政声报* 惟清白”的美誉。 淳熙八年(1181)二月,陆九渊来南康访问。自鹅湖之会后,朱陆之间经 相互通信,情感上逐渐融洽。淳熙六年,陆九龄乘朱熹赴南康途经信州时, 相会于铅山观音寺,三天的论学,陆氏弃却空疏而就实,朱熹亦认识支离之 病而就简约上做工夫。思想渐趋接近。淳熙七年九月陆九龄逝世。陆九渊在 这种情况下到南康,朱熹请他到白鹿洞书院讲学。陆讲“君子喻于义,小人 喻于利”一章,使朱熹和听讲者大为感动, 至有流涕者。并请陆书写《讲 义》,刻碑立于白鹿洞书院。朱陆学术宗旨虽异,但可在对待中互补。这年 三月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南归待次。七月除直秘阁,同月吕祖谦 病逝,而有“吾道之衰一至于此”的哀叹。九月除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 事。当时浙东饥荒,即*单车就道,途经衢、婺、绍兴,而至临安,向孝宗 面奏七札。**札借天的**,饥馑连年,民多流殍的灾异,进戒皇帝要“ 布告中外,反躬引咎,以图自新”。第二札要孝宗存天理,灭人欲。“臣闻 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 要谨守十六字心传,正心诚意,力克时弊,以振朝政。 这年十二月到浙东视事,“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 县官吏惮其风采”,以私访的办法,了解民情;并“访民隐,至废寝食”。 因而使得他搞清楚了一些时弊和贪官污吏的劣迹:他奏劾绍兴府差指使密克 勤偷盗赈济的官米。密克勤从平江府押运救灾米过程中,偷盗四千一百六十 石,而以“糠泥拌和”来补缺额。然而“臣所见嵊县一带饥饿之民,赢困瘦 瘠,宛转道路,呼号之声不可忍闻,其不免于死亡者已不胜计”。在这种情 况下,密克勤乃敢于偷盗官米,“情理重害,不可容恕”。应“牒绍兴府送 狱根勘取见著实依法施行外,**圣慈先将本人重作施行。仍令绍兴府疾速 根勘监追所盗米斛,送纳入官,庶副赈济”。 他还弹劾了隐瞒灾情,谎报政绩,横征赋税的浙江衢州守臣李峄,元差 监酒库张大声等,在衢州遭大水之后,人民饥寒交迫,“取蕨根以充饥肠, 赢瘦萎黄,非复人貌。岁前雨寒,死亡已多”的情况下,不仅“专务掩蔽, 不以实闻”,“于荒政全不留意”,而且“一味差人下县,督责财赋,急如 星火”。他认为,对于这样“病昏不能视履”的官吏,要按劾以闻,撤去其 职位。 P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