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三联
原售价: 118.00
折扣价: 87.84
折扣购买: 签名本 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
ISBN: 9787542666093
1974年生于浙江。北京大学哲学学士、硕士,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杰出青年学者,曾任哈佛燕京、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著有《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2008)、《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2012)、《正义的可能》(2015)、《正义与幸福》(2018)等,主编《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三卷》(2017)。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和语言哲学。
黑格尔不仅文章写得难懂,课也讲得糟糕,当年在耶拿大学求职的时候,他的首场演讲简直就是一场灾难。黑格尔在一封信中承认:“我在耶拿的初次讲演给人们留下一个偏见,认为我讲课既不流利,也不清楚。”但是黑格尔认为自从到纽伦堡中学担任校长之后,自己的讲课技巧有了长足进步,他在信中接着说:“在中学教书八年,至少使我能够讲课讲得流利些了。要达到这一点,任何别的办法都不及在中学教书来得可靠;同时,这也是使讲课讲得清楚些的一种适当办法。” 有趣的是,就是这样一个抽象思维的黑格尔,居然在1807年写了一篇题为《谁在抽象地思维》的文章,不仅举例生动,而且文字活泼,就像是出自微信公号的大V之手。海德格尔曾经力荐此文,认为这是德国观念论最好的入门读物,也是他能想到的向普通人说明如何才能进行哲学思考的最佳范本。 做了这么多的铺垫工作,你一定非常好奇黑格尔到底都说了些什么。我先把黑格尔的基本论点告诉你们,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是有教养的人(the educated)喜欢进行抽象地思维,反倒是没有教养的人(the uneducated)最喜欢抽象地思维。“没教养”这个词在今天看来有些歧视的味道,我们不用管这些言外之意,关键是,黑格尔的这个文章立意就显得非常与众不同,可以说是在挑战人们的常识。 黑格尔说的到底有没有道理呢?还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他举的例子吧。黑格尔说,当一个凶手被押往刑场的时候,在普通人眼里,他不过就是一个凶手。而有些太太小姐们也许会说,他还是个强壮的、俏皮的、逗趣的男子。普通人听了这个说法后,会觉得非常骇人听闻:什么?凶手俏皮?怎么能想入非非,说凶手俏皮呢?你们大概比凶手也好不了多少吧。深谙世道人心的牧师听了这个说法,会补上一句评论:看看,看看,这是上流社会道德败坏的表现! 请问,在前面提到的三种人里,到底谁在抽象地思维?普通人、牧师,还是那些太太小姐们?黑格尔认为,普通人和牧师都是在进行抽象地思维,因为他们仅仅用“凶手”这一个标签去理解这个人。黑格尔接着说: 研究人的专家则不然,他要考察一下这个人是怎样变成罪犯的,他会从他的生活经历和教养过程中,发现他的父母反目已久,发现他曾经为了轻微的过失而受到某种严厉的惩罚,于是他对社会忿忿不平,接着还发现他刚一有所反抗,便被社会所摒弃,以致如今只靠犯罪才能谋生。——大概有不少人听了这番话会说:他想替凶手辩护呀!我不禁想起年轻时候听人说过,一位市长发牢骚,说作家们搞得未免过分,竟然想挖基督教和淳厚风俗的墙脚;有位作家甚至写小说为自杀行为作辩护;可怕呀,真可怕!——经过进一步了解,原来他指的是《少年维特之烦恼》。 黑格尔这段话写得非常幽默俏皮,他的意思是说,发掘凶手的成长历程及其他品质,并不等于在为凶手辩护,而是在尝试理解凶手,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和整体的眼光去理解他何以至此。反之,黑格尔指出,如果“在凶手身上,除了他是凶手这个抽象概念之外,再也看不到任何别的东西,并且拿这个简单的品质抹杀了他身上所有其他的人的本质……这就叫做抽象思维”。 为了支持他的论点,黑格尔还举了一个特别有趣的例子。一个女顾客对女商贩说:“呀,老太婆,你卖的是臭蛋呀!”结果那个女商贩恼火了,说:“什么,我的蛋是臭的?我看你才臭呢!你敢这样来说我的蛋?你?要是你爸爸没有在大路上给狮子吞掉,你妈妈没有跟法国人跑掉,你奶奶没有在医院里死掉——你就该为你花里胡哨的围脖买件称身的衬衫呀。谁不知道,这条围脖和你的帽子是打哪儿搞来的;要是没有军官,你们这些人现在才不会这样打扮呢;要是太太们多管管家务,你们这些人都该蹲班房了——还是补补你袜子上的窟窿去吧。”总而言之,她把那个女顾客骂得一钱不值。 黑格尔说,这个女商贩就是在抽象地思维,仅仅因为女顾客说了一句她的蛋是臭的,得罪了她,于是就把女顾客全身上下编派了一番——从围脖、帽子到衬衫,从头到脚,还有她爸爸和所有其他亲属,一切都沾上了那些臭蛋的气味。 看完这段对话,你是不是觉得特别眼熟?没错,在微博、微信以及一切公共平台上,我们常常见到的就是这种以偏概全的抽象思维。比方说,鹿晗是曼联的粉丝?他一定在炒作!什么,你居然喜欢日本文化,你这个精日分子!崔永元揭露阴阳合同,嗯,他是正义的化身。凡此种种判断,都是抽象思维的表现形式。可悲的是,多数人不仅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反而自鸣得意地认为自己目光如炬,一针见血,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可是按照黑格尔的观点,仅仅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去静态地、片面地总结概括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恰恰是没有教养的体现,是黑格尔所反对的抽象思维。 阿尔森·古留加在《黑格尔小传》中说:“抽象地思维就是幼稚地思维。”什么是幼稚地思维?比方说,小时候看电影,我最喜欢问:爸爸,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就像布谷现在最喜欢问:爸爸,他这样做到底对还是不对?对错好坏,这些评价当然都很重要,但是如果我们的字典里只有对错好坏这几个字,如果我们看待世界、理解他人的尺度只有这几个标准,那么我们就是在抽象地思维,就是在幼稚地思维。 有些读者可能会疑惑,这篇小杂文虽然很精彩,但凭什么说它是进入德国观念论的最佳入门读物呢?我的理解是这样的:首先,从写作时间上看,这篇小文章成稿于1807年前后,与《精神现象学》的出版时间正好同年;其次,当黑格尔反对“抽象地思维”时,我认为他一定想到了《精神现象学》中提到的意识发展的第一阶段,也就是所谓的“感性的确定性”,因为“感性的确定性”就是典型的“抽象地思维”或者“幼稚地思维”;第三,所谓“抽象地思维”,换个说法就是在追求“抽象的普遍性”,而这正是《精神现象学》着力批判的一种思维方式。 ★一部有营养、有态度,读得懂、读得动的西方哲学史,一部越读越精神的哲学入门书。哲学≠晦涩、冷硬、不知所云,哲学也可以轻松、鲜活、犀利。全书100篇文章,每一篇都可以独立阅读,都是有趣、有料,不高冷、不轻佻的精彩文章;10篇“答问”,每一篇都针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解疑释惑;合在一起,就是一部有态度、有营养的西方哲学史,活泼而不轻佻,严谨而不严肃。 ★一趟2500年西方哲学精髓探险之旅。这部西方哲学史,并不强求面面俱到,而是有所侧重,萃其精要,简略处一跃千年,精华的地方则绝不吝惜笔墨,构建一个2500年西方哲学的完满骨架。而幽默风趣、“说人话”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例子,以及无数哲人的思想、人生,还有——八卦,则是它的肌肉、皮肤和流动的血液。 ★ 著名学者、思想者周濂,来为我们做这趟思想的导游,为我们讲解哪片风景值得驻足观赏,哪座森林暗藏杀机,何处有浅滩,何处是激流。周濂老师是当今中国青年一代学人中的翘楚和代表性人物之一。2012年出版《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畅销50万册,创造了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一时间文化界几乎无人不谈“装睡的人”。这本名为《打开》的哲学思想史,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称之为“醒来”——哲学,就是一次一次的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