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纯至强之光(高伯龙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

至纯至强之光(高伯龙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
作者: 王晓军|总主编:王春法//张藜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6.80
折扣购买: 至纯至强之光(高伯龙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
ISBN: 978750467453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此后,高致嵩继续战斗在江湾、闸北一带,身先 士卒,不幸腿部中弹。1933年伤愈后任湖北省保安团 营长。1934年任浙江省保安处补充团及第三团团长等 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8月,日本侵略军进攻上 海,高致嵩奉命率领浙江省保安处所属三个保安团驰 沪参战。后该部改编为陆军八十八师二六四旅,高升 任该旅少将旅长,负责保卫大场、江湾一带防区与日 军展开激烈的街市战、肉搏战,将日军击溃。10月, 高率军转守北站一带,对敌实施夜间突袭,击毙日军 甚多。11月他奉命退守南京,参与南京保卫战,防守 中华门外雨花台左翼阵地。12月7日,日本侵略军第 九师团挟陆空军优势火力向该防地猛攻。12日晨,日 本侵略军集中飞机百余架、重炮数十门分三路进攻。 高率所部奋勇冲杀,反复肉搏,终因弹尽粮绝,外无 援兵,该旅官兵6000余人皆英勇殉国。高致嵩牺牲后 ,国民党中央政府追晋为陆军中将。1986年3月26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高致嵩将军为抗日战争革命烈 士。” 另据《岑溪高氏族谱》记载,在抗日战争、抗美 援朝战争中,岑溪高氏一族多有热血青年勇赴疆场, 荣立战功,为国捐躯。 高伯龙之父高元勋亦为岑溪高氏一族引为骄傲之 杰出人物。据《岑溪市志》“人物·传略·历史人物 ”记载:“高元勋(1896—1942),字赞侯。归义镇谢 村人。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曾任广西省立工程专门学 校校长职。30年代初广西当局在柳州沙塘创办广西农 村垦殖试验区,他负责建设施工及垦务劳动。民国24 年试办区奠定规模后,他任黄绍弘秘书,先后到浙江 、湖北工作。民国29年回柳州与中专学生杨绍霖合股 垦办大同农场,开垦荒山造林种果,开广西知识界办 农林实业的先河。” 而高伯龙院士更是近年来岑溪高氏一族口口相传 的楷模人物,成为高氏一族的莫大骄傲与荣光。 回头看岑溪高氏一族的始居地、发祥地谢村。村 落前临义昌江,背靠九龙山,周围田畴平沃。所谓九 龙山,即九条山脉,谢村如龙口之珠,自古人称风水 宝地。 据《岑溪市志》“大事记”记载:顺治九年 (1652),县内土镇张隆称宁西军门,据连城;陈选称 武卫将军,据西乡、南乡;宋相国、陈奇策称总兵, 分据永业、义昌(当时属藤县)。县官走避归义谢村。 据谢村老辈人介绍,当年岑溪知县因地方叛乱避 居谢村,在此办公四年,并有移县址于谢村之想,乃 兴土木筑墙建城,初建东西南北四门,于村内设市贸 易。后形势好转乃返岑溪原县衙。故谢村格局不同于 普通乡村,颇具规模。一条条用青砖和石板铺就的狭 长小巷蜿蜒村中,小巷两边是高低不一的清代民居建 筑,且多有雕梁画栋的豪宅大院,屡见其门楣之上有 “进士”“文魁”、“兄弟拔元”的牌匾,可想见当 年谢村文风之盛且多有出类拔萃者。今虽古建筑多已 残损,荒废无人居,但当年气象犹存。村内保存较为 完好之建筑为高大夫庙,此为高氏一族纪念入岑二世 祖高熊徵所建。现为岑溪市文物保护点。高大夫庙占 地近八百平方米,建筑宏阔,气象庄严,为三进大厅 ,第三进神厅供奉高熊徵画像牌位。其后相连有张外 祖祠、御书楼等建筑。高家旧居亦谢村当年颇具规模 之建筑。今高氏族裔仍有近三千人居谢村。而开枝散 叶于国内、海外之高氏族裔则难以计数。 谢村村口有一小学,出入必经其侧,琅琅书声犹 如天籁。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焉知今日之童稚学子 将来不亦如先贤而成为国家之英才栋梁乎? 幼年生活记忆 广西岑溪是高伯龙的祖籍地,但因为父亲长期在 外地工作等原因,幼年的高伯龙并没有回过老家,故 对岑溪没有什么印象。高伯龙1928年6月29日出生于 广西南宁市,后到梧州上小学。高伯龙记得那时他和 母亲及姨妈龙瑞瑛一起住在梧州。(P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