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对世界的当代思考(精)/复旦中文系文艺学前沿课堂系列

美学与对世界的当代思考(精)/复旦中文系文艺学前沿课堂系列
作者: (德)沃尔夫冈·韦尔施|总主编:朱立元|译者:熊腾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9.00
折扣购买: 美学与对世界的当代思考(精)/复旦中文系文艺学前沿课堂系列
ISBN: 9787100162159

作者简介

沃尔夫冈?韦尔施(Wolfgang Welsch),生于1946年,耶拿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现居柏林。曾执教于班贝克大学(1988—1993)、马格德堡大学(1993—1998)、耶拿大学(1998—2012),并曾在纽伦堡大学(1987)、柏林自由大学(1987—1988)、柏林洪堡大学(1992—1993)、斯坦福大学(1994—1995、2000—2001)、埃默里大学(1998)任访问教授。曾获1992年度马克思普朗克研究奖、2016年度国际美学奖。 韦尔施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识论和本体论、人类学理论、进化理论、美学和艺术理论、文化哲学以及当代哲学;喜爱的哲学家有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韦尔施教授最近的研究成果是关于人类的进化论观念,包括自然进化论和文化进化论。 主要出版物:Aisthesis (1987); Unsere postmoderne Moderne (1987, 7th ed., 2008;中文版:《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商务印书馆,2004);?sthetisches Denken (1990,8th enlarged ed., 2017);Vernunft(1995, 4th ed., 2007);Grenzg?nge der ?sthetik(1996); Undoing Aesthetics(1997;中文版:《重构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Immer nur der Mensch?(2011);Blickwechsel — Neue Wege der ?sthetik(2012;中文版:《视角的转变——美学的新路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8);Mensch und Welt(2012);Homo mundanus — Jenseits der anthropischen Denkform der Moderne(2012, 2nd ed., 2015);Der Philosoph: Die Gedankenwelt des Aristoteles(2012);?sthetische Welterfahrung — Zeitgen?ssische Kunst zwischen Natur und Kultur(2016);Aesthetics beyond Aesthetics Beyond(首版为中文版:《超越美学的美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Transkulturalit?t – Realit?t, Geschichte, Aufgabe(2017)。

内容简介

“审美世界经验”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话题,相对于日常行为,它更关注审美行为。审美经验不单单被认为是几种经验模式中的一种——就像其他几种经验模式一样受到限制:相较于政治经验仅限于权利和正义的问题,经济经验关注货币、财产、劳动方面,审美经验则关注特定的审美价值标准,比如美或愉悦。但是与其如此认识,不如说审美经验超越了上述的局限,延伸到审美领域之外,而具有扩展至世界任一维度的能力。审美经验能够提供观看世界的崭新视角——包括它的政治、经济或科学维度。简而言之,它能够发现世界,促进对世界新的认知,以及开拓世界中不为人知的面向。 在20世纪80和90年代,这已经是我在美学工作上的惯常课题,我将审美经验归置于深远的可能性和因果性——直至一种特殊的审美思维。近年来,我工作的重心转变到人与世界的关系,下面我将把两种观点结合起来讲述。说到人与世界,我反对两点偏见:第一点即认为我们人类是完全自主的,是独立于世界的存在——我认为我们人类是彻彻底底的世界中的存在(这一点在我们的演化法则中十分明显);我反对的第二点,即作为自主的存在,我们只能建构却无法经验这个世界,即我们可以自由创造却无法描述世界。我的看法是,我们确实能够经验世界,所以恰当地说,不是现代建构主义,而是超现代的现实主义(transmodern realism)才是适宜的。 一部美学研究者不应绕过的作品。德国诗人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曾说:要想进入天堂,人们必须在周游世界之后再来看看,天堂是不是在身后敞开的。中国要树立自己的美学传统,甚或说,想重新确立自己的美学传统,也必须借鉴西方美学。本书是德国著名美学专家沃尔夫冈?韦尔施在复旦大学的九份演讲稿之集结,以人类学美学、席勒美学、演化论美学观、跨文化美学、音乐美学等论题展开,向中国读者介绍其最新的美学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