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外国文学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2.00
折扣购买: 春水船/中国现当代名家儿童文学典藏书系
ISBN: 9787501609079
俞平伯(1900-1990),古典文学研究家、红学家、诗人、作家、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浙江德清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任教多年。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诗集《冬夜》、《古槐书屋间》、《冬夜》,散文集《燕知草》、《杂拌儿》。其著作《红楼梦辨》是“新红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第一 有了两个橘子, 一个是我底, 一个是我姊姊底。 把有麻子的给了我, 把光验的她自己有了。 “弟弟,你底好, 绣花的呢。” 真不错! 好橘子,我吃了你吧。 真正是个好橘子啊! 第二 隔壁屋有嘈杂的哭声, 我也蹬着脚去号啕了。 虽是回想上的悲哀, 终亦是人间底悲哀哟! 自从泪眼移到人间, 孩子不再哭了。 第三 红绿色的蜡泪, 我们俩珍藏着, 说是龙王爷宫里底珠子。 后来,封藏的蜡泪, 融成水晶样了, 人们叫它们做。泪珠, 常常在衣襟上滴搭着。 到我们底衣亦沾有泪痕的时节, 方才有些悔了,—— 可惜的只是晚啊。 第四 骑着,就是马儿; 耍着,就是棒儿。 在草砖上拖着琅琅的, 来的是我。 第五 纤纤的眉,朗朗的目, 是她底朦胧影, 是我底朦胧爱影。 第六 黄梧桐,西风里响得花花。 梧桐子儿飘飘着; 我们可有弹子玩了。 “捡去吧!去!” 黄梧桐下直响得花花。 又容易的黄了, 又容易的响了, 一年一年的又一年了。 捡去吧,去。” 梧桐子呢?蝉鬓似的桐翅儿呢? 都被扫院子的取携而去。 想他也会说,“我们可有弹子玩了!” 第七 窗纸怪响的, 布被便薄了。 她携短烛去时, 光在窗前颤摇摇地,—— 越淡了,纸窗越响得怪了, 但布被却不薄了。 第八 女墙上黯黯的一抹斜照, 人在城外了。 初弹到这凝涩的离乡曲, 谁知道就是最后的一节啊。 第九 一万的金点子, 翠竹丛里微笑, 且时时切切私语着: “只要有一曲的清泉, 我们就好洗澡了。” 几时来啊? 快来吧! 求求你,好清泉啊, 让它们洗个澡吧! 盼得我长大了, 清泉老是不肯来。 我却匆匆地北京去。 不知谁说的? “竹子歪斜得很, 斫去了吧。” 姊姊把它们斫了! 重来的时光, 野草齐我肩; 连苦笑都不可觅了, 再想什么清且曲的好流泉! 好姊姊呀, 你抢去了我底一万的金点子呀, 而且是想洗澡的金点子呀。 有一天,黄昏时, 流苏帽的她来我家。 又有一天的黄昏时候, 她却带来新嫁娘的面纱来了。 是她吧?是的。—— 只是我怎不相信呢? 红烛下靓妆的她明明和我傍着, 这更使我时时忆那带流苏帽儿的。 她亦该忆着吧,—— 或者妒而惆怅吧。 我总时时被驱迫着去追忆那带流苏帽儿的。 斗篷裹得漆黑的, 又在爸爸的腋窝下, 我们格格地笑: “爸爸真个好, 怎么会有了这个又暖又大的斗篷呢?” 十二 “来了!” “快躲!门!门……” 我看不见他们了, 他们怎能看见我? 虽然,一扇门后头 分明地有双孩子的脚。 只找了一忽儿,就找着了; 这真是好诧异! 即现在的我,依然怪诧异的。 隔院有弹“批霞那”的, 我因之而远了。 叮咚间断时,我心归来了; 依旧的静寂里, 添些肥的琴声里的影子。 十四 老绿梅和红阑干儿齐, 满满一树的“玉蝶”和它偎倚。 娘说:“上来看看花。” “登!”“登!”从梯上来了, 看了看,去跳了。P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