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司法保护强度量化研究

专利司法保护强度量化研究
作者: 贺宁馨|责编:韩冰
出版社: 知识产权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6.30
折扣购买: 专利司法保护强度量化研究
ISBN: 978751306832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专利司法保护是专利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直接影 响专利权人的经济利益,对激励自主创新、促进我国产 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科技 水平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专利申请量持续增加,专利侵 权案件也呈现急速增长态势。据《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 法保护状况(2018年)》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 年人民法院新收的专利民事一审案件数量达到21699件 ,比2017年增加5689件,同比上升35.53%。随着专利侵 权案件的增多,我国专利司法保护的有效性受到了国内 外的广泛关注。在国际层面,欧美发达国家对我国专利 司法保护有效性存在严重质疑,例如:近年来,美国每 年发布《特别301报告》,将中国列为知识产权保护不 力的“重点观察国”,指责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导 致创新减退并抑制相关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其间多次提 及我国专利司法保护中的举证难、侵权损害赔偿额较低 等问题。“中国的专利司法保护不力”已经成为美国挑 起经贸摩擦和发起贸易制裁的重要借口之一。在国内层 面,我国科技工作者普遍认为,专利司法保护的强弱需 与国家科技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尽管以法定赔 偿额为主要形式的较低的赔偿额在加快引进国外技术, 并在预防“专利钓饵”(Patent Troll)方面曾经起到 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专利司法保 护强度太弱会打击科技企业的创新激情,不利于科技创 新及经济发展。特别是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我国科技 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与全球企业的竞争加剧,在全球经 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的科技企业要想在全球竞争中 获得竞争优势,越来越依赖于有效的专利司法保护。因 此,如何衡量我国专利司法保护强度,如何使专利司法 保护强度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科技水平动态匹配,成为 我国面临的严峻现实问题之一。亟须构建符合我国国情 的专利司法保护强度量化模型,开展专利司法保护强度 的量化研究,为衡量我国专利司法保护强度、优化我国 专利司法保护强度与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动态匹 配提供依据。 近年来,我国经济、科技水平发展迅速,2018年我 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90万亿元,我国经济继续 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据科技部统计,2018年 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约19657亿元 ,科技进步贡献率增至58.5%,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 要进展。与此同时,各产业发展水平极不均衡。国家知 识产权局发布的《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主要统计数据报 告(2015)》显示,2010—2014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 GDP年均实际增长16.6%,是同期GDP年均实际增长速度 的2倍以上,特别是对出口的带动作用巨大,从历年出 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比重看,专利密集型产业约为非专 利密集型产业的2.2倍。在我国经济、科技大发展的背 景之下,针对专利司法保护总体偏弱的问题,我国已开 始积极地推进专利司法保护制度改革。一方面,2013年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 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