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

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
作者: 薛涌
出版社: 云南人民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12.80
折扣购买: 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
ISBN: 722204592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中国能否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20世纪90年代,中国平均每年吸引400亿美元的外资。加入WTO后,吸引 外资的水平还会进一步提高。中国之所以能如此,一是得益于劳工成本低, 工资水平只相当于美国、日本的5%,墨西哥、匈牙利的1/3;另一因素则 是近年社会相对稳定。然而,从长远看,这两个因素是相克而非相生的。如 果10年后中国的工资水平还是这样低,这样“有竞争力”,说明大部分中国 人没有从经济发展中获益,社会就会变得不稳定。如果中国能够稳步发展, 人民生活普遍提高,劳工成本的优势就会被削弱。中国必须发展出其他的优 势来吸引外资。 另外,中国的外资,大多是随着跨国公司而来。这些大公司有力量和中 国政府讨价还价,捍卫自己的利益,但一般中小投资者则远没有这样的信心 。中国还不具Moran式的信誉和机制,使海外的中小投资者大规模地直接投 资于国内的企业。这势必妨碍国内企业的成长,也是中国至今出不了世界一 流大企业的原因之一。从外资的绝对数字来看,中国吸引的外资的确可观, 但若以人均外资数额来看,就远远没有那么令人惊喜。比如过去4年间,520 亿美元的外国投资涌人人口不足5000万的韩国,这就意味着韩国的人均外资 比同期的中国高八倍左右。1900年,美国制造业的资本总额有100亿美元, 但投放到美国经济中的欧洲资本竞达33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还远远没有 像19世纪末的美国那样,成为国际资本的聚汇之地。 反省19世纪以来的工业化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世界工厂”的 转移,既决定于国际资本的流向,又决定于这一“世界工厂”所在国的本土 企业的成长。当年美国靠的是欧洲的资本,但建立的是自己的企业,中国的 外资,则是外国的资本、外国的企业。中国的国内企业,还远不具备从国际 中小投资者那里直接吸取资金的能力。美国在20世纪末成长起来的中产“投 资阶级”,在2000年春天以来的股市泡沫破灭中损失了50000亿美元的资产 ,但他们仍然拥有100000亿美元以上的投资,基本上相当于美国的GDP,是 国际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中国的企业能不能从他们那里直接获得资金,将 决定中国的企业能否与国际企业竞争,更决定了“世界工厂”是否能够在中 国形成。 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