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近代是什么(问题史的考察)(精)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近代日本的模板 日本的近代化,是以19世纪后半叶日本开始建设国民 国家时的先进国家——欧洲列强为模板而完成的。正如卡 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序文中所说的那 样:“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将为发达程度较低的国家提 供其未来的国家形象。”在当时的欧洲,这一观点被普遍 接受。人们认为,对后进国来说,欧化在正反两面都是不 可回避的。马克思说“国民应该而且也能够向他国之国民 学习”的原因正在于此。一个多世纪后,即1970年代中期 ,沃勒斯坦等人所提出的“世界体系”论,早在19世纪70 年代已在世界资本主义的中心——欧洲的自我认识中孕育 了它的胚胎。 从1871年(明治四年)到1873年,以岩仓具视为特命 全权大使的政府使节团被派往欧美,交涉不平等条约的修 正事宜。他们带着向欧美学习这一比外交交涉更重要的目 的,远渡海外。岩仓使节团首先访问了美国。美国是先于 欧洲诸国对日本施加了强制性“开国”压力,也就是所谓 的“西方冲击”的国家,但在当时的日本看来,美国与欧 洲诸国并不完全属于一体,甚至可以从中区别出来,归为 后进国家。在这个意义上,美国跟日本是同等的。但是美 国却先于日本从欧洲的老牌国家——英国那里获得独立, 并跟欧洲诸国并肩享受了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带来的权 益。事实上在日本幕末时期,一些洞悉世界情势的知识分 子,甚至把美国视为“攘夷”成功的事例,认为它是一个 非欧洲国家实现欧洲式近代化的先行范例。 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美国之所以对日本产生了独有 的、强烈的政治文化影响,其历史渊源就在于此。日本的 欧洲化跟美国化密不可分,不仅如此,随着世界中心从欧 洲向美国转移,对日本来说,从欧洲化转向美国化也就具 有了必然性。 在19世纪后半叶的幕末维新时期,当日本以建构国家 为具体目标,以欧洲为最佳模板开始近代化进程时,欧洲 则基于自身的历史经验,开始对“近代”进行理论性的省 察。从“近代是什么”的问题意识中,已经可以看到“近 代”概念的萌芽。这里我想讨论其中的代表性事例,也就 是活跃于19世纪后半叶的英国新闻记者沃尔特·白芝浩 (1826~1877)的尝试,它可以为回答本书的课题——“ 日本的‘近代’是什么”提供一个线索。 白芝浩和马克思 白芝浩跟马克思(1818~1883)是同一时代的人, 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问世,同年白芝浩也出 版发行了他的代表作《英国宪制》。两人都从事媒体工作 ,都是通过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分析英国近代。马克思的政 治分析跟经济理论密不可分(或者说他的分析正是建立在 使这两者密不可分的哲学以及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的);白 芝浩的成果则是由分析英国金融市场的《伦巴第街》 (1873)和分析英国政治体系的《英国宪制》两部分构成 。另外,马克思和白芝浩都受到蓬勃发展的自然科学的启 发,以物理学和生物进化论为典范,在对既有政治学和经 济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致力于确立一种能够解释19世纪 后半叶体现英国最新的近代现实的新学问。 马克思在被认为是“经济学批判”的《资本论》中, 借鉴物理学家观察自然进程的方法,“用自然史的发展方 式来理解经济的社会构造发展”。他将形成了最典型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以及相应生产关系的英国,看作是“以自然 进程最确切的形态、受到的干扰最少”的一种情况,在阐 述其理论的过程中,把英国作为比照的主要基准。 白芝浩则是把同时代的现实,视作“铁路以及电信的 发明”等交通通信手段的革命带来的“新世界”,他认为 “思想的新世界虽然不能具体看见,却在冥冥之中影响着 我们”,并且洞察到“新思想正在改变政治学和经济学这 两大古老的科学”。欧洲的近代正不断显示出可以被客观 把握的明确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正如马克思寻求与之相 适应的新经济学一样,白芝浩也怀着同样的目的意识摸索 一种新的政治学。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