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企业管理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8.40
折扣购买: 高科技制造公司精益管理
ISBN: 9787516430644
刘华,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专业博士,高级工程师,佳时特创始人,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产业及技术领域专家、评审专家,华东交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客座教授、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企业导师。主持国家级重大专项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多项,并承担了江西省工信厅关键共性技术及江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拥有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00项。获中国品牌十大创新人物、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江西省优秀创业者、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以及第九届金博奖全球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大赛金奖。研究方向:高端装备、智能制造。 张晓春: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和战略管理,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商务礼仪和商务谈判技巧、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国家二级创业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论文数十篇,主持各级课题数十个。先后在上海外企担任运营总监,在南昌双创基地担任创业导师,担任企业董事和高级顾问,大学从教近20年,并创立了自己的企业咨询公司。 黄雪良,工商管理博士,现任中海控股杭州快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长期从事制造业工厂管理工作,拥有丰富的制造业精益生产管理理论和实战经验。主导的项目《可重复用医用防护面料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获得2020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并主导的项目《特殊医用防护面料技术和产业化》获得2021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担任多所高校研究生行业导师。先后在省级、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方向:精益生产、企业数字化转型。 范姿伶,就读于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曾在《现代管理论坛》《金融与市场》《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上发表多篇论文,参与了《激活组织:跨越企业管理鸿沟》《创业实战》等书的编写工作。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
对制造公司实行精益生产的对策建议 制造公司实行精益生产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生产模式,不同的情况运用的精益生产方式也存在差异,没有固定的范式和标准。精益生产模式不可复制,由于我国制造公司与国外制造公司面对的生产环境、区域特点、文化和政治背景等诸多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国外制造公司成功的生产模式、技术选择和管理方式,可以给我国高科技制造公司提供参考,但不能完全复制。因此,我国高科技制造公司在实行精益生产时,应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模式,灵活运用,量体裁衣,构建适合我国高科技制造公司的精益生产模式,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运用精益生产模式。这对于我国高科技制造公司来说可谓任重道远,需要学术界和业界持续研究、持续创新,在精益生产理论的指导下,提升制造公司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的持续发展,我国制造公司会越来越重视精益生产,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身情况的精益生产模式。精益生产模式注重参与的全员性、全面性,制造公司实行精益生产不是单依靠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促进制造公司实施精益生产模式,公司管理层和基层员工应做到以下6点。 (1)公司管理层应注重培育公司的精益生产文化,关注精益生产模式,并全程参与,从战略层面制定精益生产实施准则。 (2)精益生产理念要求制造公司运行的方方面面重视成本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整个价值链的成本,公司应从上到下构建精益成本管理意识,鼓励一线员工积极主动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浪费现象,并予以解决,最终促使形成“人人追求改善、事事追求提高”的公司文化。 (3)公司管理层要制定精益生产目标,鼓励公司员工积极主动参与精益生产活动,并为员工提供相应的资源。 (4)公司管理层要在公司内部营造质量优先的生产氛围,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也要勇于承担责任。 (5)公司员工在参与精益生产和生产技术改进活动时,一定要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为提升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应持续参加培训和学习。 (6)公司管理层应重视对员工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主人翁意识的培育,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员工参与模式。 精益是一场变革 精益是一个时代的生产方式 精益管理的理念就是:杜绝无价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