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
作者: 李仪
出版社: 中国纺织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50
折扣购买: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
ISBN: 978751804835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经典实验:被篡改的记忆 在生活中,假如我们缺少了记忆的话,一切智慧 活动和心理发展都无从谈起。就算人发生了暂时性失 忆,也会对人的心理活动造成重大的影响。但是,记 忆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正确反映出我们过去的经验呢 ?换而言之,记忆的精确度有多大? 劳夫塔斯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1975年 她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这个 结论让我们不禁怀疑,我们的记忆能力还靠谱吗? 劳夫塔斯找来150个自愿参加实验的大学生,在 实验过程中劳夫塔斯为他们播放一段车祸事故的片段 ,其中事故只持续了4秒钟。片段播放结束后,劳夫 塔斯将这群受试者分为A、B两组,每人必须回答10个 问题。在A组中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影片中的肇事 车辆冲过停车标志牌的时候有多快?而B组的第一个 问题是:影片中肇事车辆右转弯的时速是多少?最后 ,两组受试者都被问道:该片中,你有没有看到标志 牌?结果A组中有约占53%的人回答他们在影片中看到 了标志牌,而B组中仅有约占35%的人说他们看到了。 其实,发生撞车事故是由于肇事车辆的司机冲过了停 车标志牌后与迎面而来的车辆相撞而引起的,实验表 明——我们的回忆会在适当的提示中被更多地唤起。 接下来,A组的受试者被问道:那辆白色跑车在 乡间公路上的时速有多快?B组的学生则需要回答: 那辆白色跑车经过乡间公路的农仓时时速是多少?最 后,劳夫塔斯问这两组受试者:你们有没有在影片中 看到农仓?结果B组受试者有17.3%说看见过,而A组 学生只有2.7%说看见过。但实际上影片中并没有出现 农仓。由此可见,我们的记忆在一个不经意的错误提 示中被篡改了。 美国警察认为这个结论对刑事调查有着直接的意 义。劳夫塔斯指出,证人通常会在整个刑事案件调查 过程中被多次讯问,比如警察对犯罪现场的讯问、检 察官对案件的讯问、法官的讯问等。不管是在哪些讯 问中,一些错误的信息很可能会误导证人的记忆,甚 至改变证人的真实记忆。 所以劳夫塔斯认为,事件的完全再现并不能完全 依靠证人的记忆,因为在讯问过程中很有可能改变了 证人的真实记忆,这说明了:人的记忆并不是单纯地 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再现,而往往是对过去经验的再造 。 相关实验 A.为记忆“编码” 实验原理:自创记忆编码联想。 实验主持人:锦州记忆研究所李维。 实验对象:李维。 实验过程及结果: 放置一块黑板于舞台中央,在上面写一些阿拉伯 数字,让观众随便说一些什么,说出的内容依次按照 阿拉伯数字记下来,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李维并没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