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十万个为什么/人类心理十万个为什么
作者简介
卢家楣,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心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士、副理事长,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上海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教育学一级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主持 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和教学优秀成果奖30余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
内容简介
艺术素养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创造性,为什么? 爱因斯坦从小酷爱拉小提琴,年少时梦想成为像 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后来,爱因斯坦在拉 小提琴和弹钢琴上都有很深的造诣,能够与其他人一 起合奏专业的古典音乐作品,而他在物理学领域极富 创造性的伟大成就——创立相对论,对人类的影响具 有划时代的意义。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15岁学画 画,长大后不仅是著名画家、雕塑家,还是一位涉及 物理、天文、地质、建筑、生理等多个领域的发明家 、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6000页手稿所 记载的科研成果如在当时发表,可使世界科技发展提 前30~50年。类似这样既有艺术素养又有科学创造性 的著名学者还真不少,可以说,许多大科学家往往具 有相当高的艺术素养。 这种情况在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一 群在学业中充满活力的青少年,头脑灵活、思维敏捷 ,常常标新立异,在课堂上提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独到 见解,同时还在绘画、弹琴、舞蹈等方面展露才艺。 这样的青少年给我们展示了“鱼和熊掌可兼得”、才 能和才艺能并举的完美境界。已有研究表明,艺术素 养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创造性,例如,多项研究表明, 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在一般创造力测验上的表现要好 于未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在聆听或歌唱熟悉的歌曲 后创作的绘画会更具创造性,甚至背景音乐也能促进 创造力的发挥,当测试被试创造力的核心成分——发 散性思维能力时,被试在高兴的背景音乐条件下的成 绩要高于安静条件下的成绩。近年来,国际甚至国内 还举办了艺术促进创造力的各种相关讲座和培训活动 。 那么,艺术素养为什么有助于孩子创造性的发展 呢? 首先,艺术活动要求青少年进行个性化的再创造 ,从中获得的想象力能为孩子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与生 活中的问题提供新颖的视角和发散的空间。艺术活动 中的想象与解决问题中的思维属于完全不同的性质, 前者为形象的非逻辑思维,后者为严谨的逻辑思维。 然而,正是这种形象的、非逻辑的艺术想象恰恰能为 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冲破思维定势 的束缚,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受和独特的启示。爱因 斯坦曾这样总结道:“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 无论哪一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 其次,艺术活动可以调节情绪,有利于孩子创造 性的发挥。心理学研究发现,安全和相对的自由是孩 子创造性发挥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安全既包括外在身 体上的安全,也包括内在心理上的安全,即不受诸如 不愉快、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干扰。这是因为负 性情绪会限制人的注意力,使人的反应刻板化、僵化 ,抑制新颖的、不寻常的想法的产生。对在校初中学 生实施的两项心理学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在第一项 实验中,通过实验手段分别诱发创造性水平一样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