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企业管理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20
折扣购买: 百年屈臣氏锐变之道
ISBN: 9787516428924
赵 粤、满族、祖籍长春西平县,英国DeMontfort 大学理学士、Hull大学MBA、瑞士IMD学院全球管理文凭、英国皇家药学会会员。在过去超过35年期间, 他先后在零售、快消、电商与健康等行业包括中国香港长和集团屈臣氏、瑞士雀巢集团自然之宝、美 国BD任职香港、大中华与亚太地区经理、总裁与总经理等职位。现任商业顾问与作家并兼任上海大学资深外席研究员。自2017年以来,他已出版六本中英文管理、商业历史书。
第 第 1 部分 全球化之道 1 章 1841—1896 年: 棚屋药店、西药翘楚 香港大药房的孕育 1842 年中英签署《南京条约》,清政府割让一个只有几千人的小渔村的香 港岛给英国,继而新建成的“维多利亚城”成为华南地区通往全球的鸦片与矿 石的中转港。1、2 1841 年,两位英籍医生彼得·杨(Dr. Peter Young) 与亚历 山大·安德信医生(Dr. Alexander Anderson)在香港岛上环水坑口,临时搭 建棚屋诊所兼草药店,给往来东方商船、水手与常驻外商供应医药及日用品。 不久,另一位英国苏格兰籍的外科医生马班士(Samuel Majoribanks)加入成 为其伙伴。 1843年初,棚屋草药店在香港岛金钟摩根船长市集(Morgan Bazaar)以“香 港大药房”(以下简称“大药房”)的名称正式开业。1845年,大药房搬往中环 皇后大道中16号(现为新世界大厦),从此奠基了以后的发展。大药房创办人 之一彼得·杨的弟弟詹姆斯·杨(Dr.James Hume Young)也是一名外科医生, 同时担任大药房草药师兼经理。1 1847年,两位大药房创始人杨与安德信医生邀 请了马班士医生和另一位葡萄牙裔澳门人苏沙(A.de Souza) 到广州分开设店,马 班士医生负责诊所,苏沙担任药房经理。1848年,香港有18名中草药师及6名 西草药师,本地大多数华人都将中医药作为其传统生活的一部分,视西医药为后 备方案。1850年,“维多利亚城”已具雏形,在远东地区成为英国的一个桥头堡 与商埠——东方之珠冉冉升起。 屈臣氏家族 屈臣氏家族源自英国苏格兰地主望族,屈臣氏族谱,如图1所示2,3。詹姆 斯·屈臣氏(James Watson)的6个孩子中排行老大与老三的为亚历山大·斯 科 特 (Alexander Scott) 与 汤 玛 斯· 博 斯 韦 尔(Thomas Boswell,1815— 1860)。1834年5月,在斯科特25岁时从苏格兰到欧洲任职于当时波兰银行在 西里西亚(Silesia)省拥有的工厂与铸造厂当工程师。当斯科特安顿下来后,旋 即安排他的未婚妻艾格尼丝·凯德利(Agnes Keidslie)到华沙(Warsaw)并 在当年7月19日成婚。斯科特与凯德利的7个孩子包括排行老三的亚历山大·斯 基文(Alexander Skirving,1837—1865,以下简称屈臣氏)在西里西亚省栋布 罗瓦古尔尼恰市(Dabrowa Gornicza)出生。 屈臣氏家族来到东方的第一名成员是老屈臣氏医生,他在英国苏格兰爱丁堡 大学医学系毕业。 作者在屈臣氏全球化经营策略的研究中,融合了不同传奇人物和商业领袖的故事。本书不仅对屈臣氏的发展做出详 细叙述,并且通过客观和独立的专业视角进行了深刻的战略分析,对不同学术范畴的读者均具阅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