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市廛法制研究

明代市廛法制研究
作者: 汪思薇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7.00
折扣购买: 明代市廛法制研究
ISBN: 9787568081641

作者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史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制史明中后期,明政府的经济法制度。

内容简介

法令修补(税收、抽分) 耗费巨大的朝贡贸易自永乐以后,开始成为明政府的一项财政负担。明中叶之后,面对着府库的日益捉襟见肘,朝廷开始缩减朝贡贸易的规模,以降低所需要支出的成本,进而试图避免财政上的进一步亏损。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明廷遭致军事上的溃败,开始调整对边策略。土木之变使得明代由盛入衰,政治上、军事上、经济等诸多方面,一改前期的外向型政策,逐渐趋向内倾和保守。 朝贡贸易的规模因土木堡之变而大大减缩。明政府在土木一役的战败而招致形象减损,天朝上国之姿不复,引得一些国家渐生欺侮傲慢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明廷不得不适时调整其朝贡政策。景泰年间,朝廷开始对来往贡物征收一定的税额,初步有了针对朝贡贸易征税的则例。到了弘治时期,明政府在前期征税规则的基础上,完善了朝贡贸易政策,制定了“番货抽分给价例”、“内府估验定价例”、“折还物价例”以及“给赐番夷通例”。这些不断修订的朝贡法规,被称为“弘治新例”。根据弘治时期制定的法律,明政府此时政策调整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贡物的征税和定价方面。 贡物税收法律规定。朝廷对附随贡物的正式征税、制定相应的税则,始自景泰二年(1451年)。《大明会典》中所载商税部分,记载了明政府对买卖外国货物的铺行店肆另行征税。如准许在民间市场上自由流通的苏木、胡椒等商品,每斤分别征收牙钱跟塌房税各670文。[[明]李东阳等撰,申时行等修:《大明会典》卷三十五,课程四· 商税。]到了弘治时期,朝廷对此前并非常例的番货抽分、征税条例进行重新修订,并根据具体情形,对番货的抽分、征税、定价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即“番货抽分给价例”。 本书从研究明代经济制度角度分析,重点探讨了明代户籍制度 这套户籍管理制度,以户为最小单位,在控制了人口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财产的控制。被编入王朝户籍册上的人户,其身份是王朝治理之下的臣民,需要以其农业生产所得和亲身力役的方式,向政府办纳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