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讲义(精)/中国文明研究丛书

中国思想史讲义(精)/中国文明研究丛书
作者: 钱新祖|责编:沈敏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2.23
折扣购买: 中国思想史讲义(精)/中国文明研究丛书
ISBN: 9787547317549

作者简介

钱新祖(1940-1996),出生于江苏南通,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博士,曾任芝加哥大学副教授、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台湾大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协助创设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和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钱氏学问渊博,于中西哲学及历史文化均有深入探索,尤精于中国思想史研究,1980年代钱氏率先将当代西方新思潮批判性地引入专业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在世界中文人文学术圈影响甚巨,拥有极高声誉。

内容简介

老子: 道与“无为” 《老子》这部书可能是世界上篇幅最小,而又是最能使人发生兴 趣、影响最大的一部书。全书只有五千多个字,可是,如陈荣捷先 生在他的Source Book里所说的,历来对于我们传统典籍的注,要以 《老子》为最多,而《老子》的英译本也要比任何中文典籍的英译本为 多。《老子》也叫《道德经》。既然是叫《道德经》,所以《老子》这部 书的中心思想是由道与德这两个观念构成的;这两个观念之中无论是 就思想上的分量说,或是就使用的次数说,道都要比德来得重要。道 这个观念在《老子》书里一共出现67次,并且是被用来指一种通贯宇 宙一切所有,而又是宇宙一切所有之母的根本存在。可是这个观念虽 然在《老子》里要比“德”来得重要,我这里却打算先讨论“德”,然 后再讨论“道”,我之所以要如此做,是因为“德”这个观念容易引起 误解,所以需要先加以澄清。 在我们中华思想史上有许多思想家,不管他们是属于儒家的,还 是属于道家或是佛家的,往往都把“学”看成是一种“退”,而不 把“学”看成是一种“进”。这也就是说,在我们的传统里有许多思 想家认为learning是一种un-learning,或者说是de-conditioning的 过程。说得具体一点,这种把“学”看作是“退”的说法,是认为我 们学是要学我们所犯的错误是什么,如果我们知道我们所犯的错误是 什么,而因此从我们所犯的错误退出,那么我们就算是“学”了。这 是为什么老子说“为道日损”,是一个“daily decrease”的一种过 程,这也是为什么庄子讲“心斋”,《易经》讲“洗心”。所谓“心斋” (fasting the mind)、所谓“洗心”(washing the mind),都是反面的 (negative)的讲法,都是把“学”当作是一种un-learning或者说是 de-conditioning的过程。 1. 著名思想史家、历史学家钱新祖教授代表作,首次在大陆出版。 2. 对中国思想文化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其对中华文明内在人文主义的发现,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进了巨大反响,该作以此为基点,对中华思想文化的发生和流变传承做了极为精辟的阐释。 3. 作者站在中西思想文化比较的角度,纵横论析,视野极为开阔,问题意识极为敏锐,提出的看法极富有启发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原创性的人文思想作品。 4. 该书体大虑周、思密精深,得到了海内外诸多著名学者的推崇。